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7-21 07:55:49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

摘 要: 初中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中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今初中的音乐课堂在教学方面面临非常不利的处境。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出发,指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把自我显现出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互动意识 培养方法

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初中学生音乐素养是多方面的,包括识谱、演唱、欣赏、演奏等,培养中学生音乐素养有助于中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习创作的热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各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要想有效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有效强化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互动意识。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捷径。

一、音乐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的原因

1.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没有认识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其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意见,自我需要不断扩大,需要满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阶段,他们的情绪波动性较强,更带有一些叛逆的情绪。如,前不久教师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你们心目中的音乐课是什么样?”音乐课在学生们看来是“豆芽”课,是好玩的课,是他们一天紧张学习后的放松练习,他们没有认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更不要说在音乐课上培养互动意识。

2.教师备课不充分,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达到师生互动。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一节音乐课的成功就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达到师生互动。教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

3.教师上课时没有把情绪融入课堂,学生得不到感染。

教师在上课时如果没有把情绪融入课堂,就不能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得不到情绪的感染,课堂上就不会进行互动。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

1.投其所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游戏课,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比如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以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实现“教”与“学”很好的互动。

2.设计课堂互动小游戏。

设计课堂互动小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轻松快乐,还能加强学生沟通交流,分享学习音乐的感受,让学生乐在其中。这里有一些音乐课堂小游戏:(1)探索空间。可以用在跟学生介绍打击乐器的时候。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打击乐器,请学生伸手去摸,感觉它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猜是用什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给乐器起名,再深入解释它的名字,探索怎样敲打才最好听。最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2)击鼓传乐器或者放音乐传乐器用在创编节奏课,乐器传到谁,谁就用该乐器编节奏。(3)随音乐律动进出教室。(4)扮演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码头工人之歌》,让学生直观感受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及内容,播放课件展示。(5)分组理解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理解,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演奏喜欢的乐段。有钢琴组、口风琴组、打击乐组、舞蹈组等。(6)传递包裹。播放该堂课要学习的歌曲做背景,歌曲结束时包裹传在谁手上就让他摸、猜,包裹里装了该节课要用到的打击乐器和道具。

3.情绪饱满,快乐学习。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地为大家起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一番景象。

4.合作性结尾优化。

小结是一节课点睛之笔,这笔怎样“点”才能有神韵呢?可以在这段音乐的背景下结尾,也可以让学生演唱表演,可以引导学生升华音乐主题,更可以让学生自行把本节课进行小结,合作排成小型节目快板、小品、相声、双簧等;把一堂课的结尾变得生动、活跃,使学生像观看连续剧那样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上一篇:浅谈现代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下一篇:浅谈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