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伙企业法》再完善维度分析

时间:2022-07-19 07:58:32

我国《合伙企业法》再完善维度分析

摘要:时势变化决定了我国《合伙企业法》在2006年进行修订。经过近7年的运转,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对我国合伙企业的存续发展发挥了积极调控作用。但客观而言,该法的线条与轮廓仍嫌粗略,需要在理论探究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以使其条文表述更为精确,内容结构更加完善。

关键词:合伙企业法;修订;再完善

法律的实践价值在于适应和调控社会现实。法律诚然需要具有稳定性,但其并非一成不变,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适时地变化。“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法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追求绝对的稳定,只能是僵化,是不可取的。当社会主义社会从这一阶段发展到另一阶段时,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变化了,法律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原有稳定性就会被冲破,并获得新的稳定性。”因此,现行《合伙企业法》虽然是原《合伙企业法》谨慎修订的成果,但也远非尽善尽美。总的来说,我国现行《合伙企业法》的线条与轮廓仍嫌粗略,需要在理论探究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一、现行《合伙企业法》的条文表述可以更为精确

现行《合伙企业法》的一些条文表述还不够严谨,逻辑处理存有瑕疵,故应做出相应矫正,使其精确到位。下举两例予以说明。

(一)以法律保护主体的称谓为例

现行《合伙企业法》第1条规定:“为了规范合伙企业的行为,保护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现行《合伙企业法》在立法宗旨中虽申明了对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却遗漏了债务人、质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未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做出开宗明义的规定,而这些利害关系人在该法第二章第四节中被统称为“第三人”。毋庸置疑,一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应对保护主体范围做出明确界定,而不应有所疏漏,如《合同法》在立法宗旨中将“合同当事人”列为保护主体而未只强调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或许是受到《个人独资企业法》立法宗旨(受保护主体范围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与《公司法》立法宗旨(受保护主体范围为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影响,《合伙企业法》立法宗旨将保护主体界定为“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债权人”,遗漏了其他利害关系人等“第三人”,百密一疏。所以,立法者应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写入《合伙企业法》的立法宗旨,同时,这种做法亦应为其他法律借鉴。

(二)以责任承担形式的界分为例

现行《合伙企业法》第2条第3款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众所周知,有限合伙企业可以只有一个普通合伙人。在这样一种正常的情况下,法律怎么可能要求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呢?因为他缺乏可“连带”的对象。但如说现行《合伙企业法》中没有条文对普通合伙人承担的是无限责任还是无限连带责任做出区别规定,却有失公允。《合伙企业法》(1997)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第57条第1款曾规定:“对合伙人本人执业行为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的合伙企业债务,该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于该规定,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审议中提出:“如果‘本人’是一个合伙人,就不存在连带责任问题,如果‘本人’是数个合伙人,才应承担连带责任,所以,这款规定不够清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研究认为,需要对该款区分一个合伙人和数个合伙人的不同情况做出规定。据此,法律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将这一款修改为:“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最终法律委员会的这一建议体现在《合伙企业法》建议表决稿第57条第1款中并获得审议通过。但令人遗憾的是,现行《合伙企业法》只是在第57条中对普通合伙人承担的是无限责任还是无限连带责任做出了区别规定,至于其他条文(如第2条、第39条、第53条等),则未做出类同处理。

二、现行《合伙企业法》的内容结构可以更加完善

现行《合伙企业法》的一些制度设计还不够精细,显得预见性不足,致使某些现实社会关系得不到法律对位调整。因此,我们应找到问题所在和潜在问题,设计和完善相应的调控机制,完善现行《合伙企业法》的内容结构。下举两例予以说明。

(一)以入伙人知情权的保障为例

现行《合伙企业法》第43条规定:“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订立入伙协议时,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如实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对照来看,该条将原《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修改为“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如实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强调了原合伙人向新合伙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使诚实信用原则进一步具体化,明确了立法原意。应当说法律考虑的看起来很周到了,但白璧微瑕,实践中仍存隐忧。法律虽然赋予了原合伙人如实告知义务,也规定了告知内容,但是法律在告知的形式和举证上未作规定,也没有设定相应的责任条款。这样一来,法律规定的原合伙人对入伙的新合伙人的告知义务就很难落到实处。例如,在丙加入合伙企业时,原合伙人甲、乙向其口头告知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事后丙发现甲、乙所言非实,意欲解除入伙协议并请求甲、乙赔偿其所受损失。但是,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丙应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而这对他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法律欲使原合伙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真正落到实处,新合伙人的知情权得到切实保障,就应在告知的具体形式、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至于具体操作,可以在原条文的基础上“一改一增”。“一改”,是对现行《合伙企业法》第43条第2款做出适当修改,内容为:“订立入伙协议时,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书面如实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并对告知情况是否属实负有举证责任。”“一增”,是在现行《合伙企业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增设一条(如第×××条),对原合伙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后果做出规定,内容为:“原合伙人违反本法规定,在新合伙人入伙时未向其书面如实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给合伙企业、新合伙人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以有限合伙人的嗣后责任为例

现行《合伙企业法》第91条规定:合伙企业注销后,原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我们知道,“合伙企业是典型的人合企业,其与其他企业形式的重要区别就是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据权利义务一致性原理,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普通合伙人可依法分得利润,获取经济利益,同时也应依法分担企业亏损,承担企业不能清偿的到期债务,即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所以,根据本条规定,合伙企业虽已不复存在,但原普通合伙人仍应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经过审视,我们会发现现行《合伙企业法》第91条遗漏了一类责任主体——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在实践中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的风险投资企业大多在合伙协议中约定,为收回投资,有限合伙人可以在入伙前几年多分利润或者独分利润,而普通合伙人少分或者不分利润。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研究后认为,考虑到有限合伙企业的特点,立法应对其利润分配办法做出更为灵活的规定。根据现行《合伙企业法》第69条的规定,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有限合伙企业不得将其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言外之意,根据合伙协议的特别约定,有限合伙企业的两类合伙人在利润分配上可以在特定时间内不求一致,甚至普通合伙人完全不分利润。但该条规定并未允许有限合伙企业对其亏损分担“另有约定”。由此可知,对于有限合伙企业而言,尽管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承担的责任形式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合伙企业债务,均应承担责任。现行《合伙企业法》第89条规定:“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以及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分配。”根据权利义务一致性原理,原合伙人如在合伙企业注销前分得一定剩余财产,就没有理由不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承担责任。如此看来,有限合伙企业注销后,对于其存续期间所负债务,原有限合伙人也应视情况予以承担。综上所述,合伙企业注销后,原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或者无限责任,原有限合伙人基于权利义务一致性原理,也应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当然为不波及其个人自有财产的有限责任。具体说来,合伙企业注销后,对于其存续期间的负债,原普通合伙人(包括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特殊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原普通合伙人为两个以上时所担)或者无限责任(原普通合伙人为一个时所担);原有限合伙人应当以其从合伙企业中分配的剩余财产承担责任。基于为两类合伙人承担债务设定共同的前提条件,理顺条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修改后的现行《合伙企业法》第91条应为:“对于已注销的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原合伙人如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或者无限责任;原合伙人如为有限合伙人,以其从有限合伙企业中分配的剩余财产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31.

[2]朱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292.

作者简介:

王乐宇(1971- ),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法学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

上一篇: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的制度性假设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9市3盟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