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18 09:57:00

中国外贸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将根据1982—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结合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对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将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而中国进口贸易发展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

[关键词]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37-05

1 引 言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在20世纪中期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表明中国的两者不仅存在替代关系,还存在互补和促进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水平都迅猛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进口第二大国、出口第一大国,对外直接投资30多年来增长近1500倍。基于国际贸易对国际直接投资促进的理论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水平,本文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2 文献综述

传统研究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置于不同分析框架下,使两者研究长期处于隔离状态。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者开始将二者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下并寻求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传统研究如古典理论和新古典理论都认为自由国际贸易排斥国际直接投资。在严格的前提假设下,贸易是一国最明智的选择,不考虑对外直接投资。蒙代尔最先提出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替代关系,即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约翰生进一步分析了禁止贸易引致投资时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Beldelbos(1998)的研究支持了蒙代尔的结论,即在东道国存在贸易保护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会替代东道国进口贸易。

然而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贸易和投资都是商品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结果,同时,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更多人开始研究投资促进贸易的理论。小岛清(1973)提出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促进关系。马库森(1983)和斯文森(1984)也证明商品贸易与生产要素的流动将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互补。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内地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项本武(2005)基于2000—2001年中国对49个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创造性和进口替代性的,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向东道国的出口,而抑制了从东道国的进口。党远鸿(2009)选取了联合国经贸会议和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分别研究,发现数据选取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关系。卓凤莉(2012)通过建立耦合性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两者关系为相互补充,而发展中国家的两者关系常表现为相互替代。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益仍处于初级阶段,且不同数据库得到的统计数据不尽相同,对实证分析结果产生了影响。本文将从数据跨度和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挖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并提出建议。

3 中国外贸与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3.1 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在1982—2011年都得到迅猛发展。在进口量方面,中国平均每年保持17.78%的增长,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量明显下滑外,其余各年基本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在出口量方面,中国平均每年保持17.2%的增长,同样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明显下滑外,其余各年基本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在出口目的地区方面,本文选取了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五个地区进行分析,其中欧盟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合作伙伴。如图4所示,自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超过对美国出口额之后,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合作伙伴,2011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达到了3560亿美元。而中国香港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重要突出,2011年也达到了2680.25亿美元。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迅猛发展,凸显出贸易大国的地位。这既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关,也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另外,需要指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进口商品结构相比偏低,出口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而进口则以高科技产品为主。而且,在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下,中国出口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我国大量以价格优势进军国际市场的加工型产品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导致出口减少。

3.2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情况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国内企业也不断走出国门,进行对外投资。图5中,1982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当年流量)为0.44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了688.11亿美元,2011年稍有下降,为651.17亿美元,较1982年增长了将近1500倍。21世纪以前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增幅缓慢,21世纪以来,随着国力提升,外汇储备规模扩大,中国的对外投资额显著上升。

而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点地区分析,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较大的几个地区分别为欧盟、东盟、澳大利亚、美国和俄罗斯,其中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额达到75.61亿美元,在东盟直接投资达到59.05亿美元。可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未体现向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聚集的现象,而是根据中国跨国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总体而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意识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波动性大,缺乏持续性;投资方式属于典型的国家推动式。在中国宏观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相信中国在未来数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东道国的选择面临进一步扩大和在国际直接投资各国的比较中地位进一步上升等目标。

4 实证检验

为了分析中国1982—2011年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将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中国年度进口量、年度出口量、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进行因果检验。

4.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本文对外贸易数据选取1982—2011年的出口额(Export)和进口额(Import)年度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对外直接投资流量(fFDI)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sFDI)数据选取1982—2011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UNCTAD)公布的数据。利用STATA 12.0处理数据。

从表6可以得出,在滞后1、2、3期,都接受“出口额不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原因”的原假设,说明出口额的增加不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而在滞后1、2、3期,都接受“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是进口增长原因”的原假设,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不会促进进口额的增加。结果表明,进口额增加与对外投存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增加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将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中国进口贸易额的增加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基于1982—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状况以及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自1982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大国。但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进口贸易,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非常大,为保证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的构建将显得非常重要。另外,欧盟和美国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合作国家和地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受此两个国家(地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中美汇率战和西班牙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等事件频繁发生的国际关系中,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贸易政策将对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2)自1982年以来,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发展迅猛,2011年对外投资流量达到了651.17亿美元,存量达到了2984.11亿美元,较1982年的水平增长将近1500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相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3)根据实证检验结果,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没有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中国在进行出口贸易赚取外汇,扩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将外汇储备用于对外直接投资之中,促进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5.2 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且国际贸易地位不断突显的背景下,可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结合中国加入WTO的相关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总的方向是要贸易自由化。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将会受到负面的影响,而进口贸易将得到正面影响,中国政府应维持人民币的合理升值,同时应让升值幅度在中国出口贸易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另外,中国目前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受市场需求影响相对较大,中国政府应致力营造良好的双边与多边贸易环境,保障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经济利益。

(2)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不断地发展。中国政府一方面应该通过与东道国签订双边贸易投资保护协议和其他相关的保护协议,保障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资本安全;另一方面应该引导相关产业的“走出去”,进行鼓励和扶持政策,培育在国际范围内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3)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保护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激发中国出口贸易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面促进作用,在出口赚取外汇后,可将外汇转换为信贷资金等形式促进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Lionel Fontagné.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International Trade:Complementsor Substitutes[J].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Working Papers,1999/03.

[2]Raymond Vermond.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5):190-207.

[3]Seev Hirsh.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Theory of the Firm[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6,28(7).

[4]戴志敏,王义中.国际投资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5]赵伟.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M].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6]顾建清.FDI与中国出口贸易的互动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7]党远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陈立敏.贸易创造还是贸易替代: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0(4).

[9]张晓涛.从替代、互补到交叉与融合:试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J].经济师,2004(1).

[10]张二震,方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研究,2004(5).

[11]张楠.国际投资的贸易效益研究[J].北方经济,2008(11).

[12]施宏伟.我国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13]张春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2(7).

[14]胡恩同.黄金的双重属性与其价格决定机制[J].黄金科学技术,2005(5).

[15]高峻航.中国跨市场黄金投资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6]潘轶明.黄金金融属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17]宋柳.国际黄金市场分析及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8]李雨涵.实证分析黄金投资及其价格波动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上一篇:产业组织视角下电力产业效率提升的路径思考 下一篇:加强琼粤区域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