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审计

时间:2022-07-17 09:17:36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审计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运用扩展支出模型,对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

一、引言

(一)简介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中,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消费结构可以按实际支出的各方面分为吃、穿、住、用、行等具体形式,也可以按消费内容分为实物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还可以按支出形式划分为自给型消费和商品性消费,还有人按需求层次划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等。消费结构反映了消费的具体内容、水平和质量。

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消费来拉动的。但是,无论是90年代初的经济过热,还是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内需疲软,都一再向我们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拉动的,消费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消费结构与产业和产品结构失衡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从目前来看,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2006年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基本消费支出分析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通过分析人们的消费心理以及当前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的成因,为福建省各级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综述

西方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比较早,最早提出消费结构这一概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德华•迪格佩蒂阿格兹、勒•普拉爱埃和恩格尔是较早研究消费问题的学者,他们提出有关消费问题的基本理论成为了20世纪西方学者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越来越细,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

我国对消费结构问题研究在20世纪初开始。据有关资料反映,从1917年至1930年间,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地共进行了82次家庭和个人生活消费的调查,在调查中将消费资料划分为食品、衣着、住房、燃料和灯光及杂项五个项目,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曾着手研究过居民的消费结构问题,但因十年内乱而一度中断。1980年,国家统计局重新开展对全国城乡居民家庭经常性的生活调查。与此同时,经济理论界也开始恢复了对消费结构的理论研究。1984年,尹世杰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并出版了三本有关消费结构研究的专著。1986年,经济学家杨圣明出版的专著《中国消费结构研究》着重研究了完善我国消费结构对策。1987年,经济学家林白鹏出版的专著《中国消费结构学》,分析了消费结构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关系。1988年,经济学家尹世杰出版的著作《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以及消费结构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等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990年,经济学家丁声俊、叶方恬出版的专著《中国消费结构和食物结构》,通过对国内外消费结构发展趋势比较,对食物消费的结构问题、优化我国消费结构的对策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卢嘉瑞出版的专著《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着重研究了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变化和优化农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当前,许多学者正在对消费结构的定义、消费结构类型、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我国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宏观消费结构的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二、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一)消费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1.模型简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LinearExpen-ditureSysten,简称ELES)是由经济学家C.Lluch于1973年在著名计量经济学家R.Stone首先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基础上扩展而成的。该模型认为消费仍然只是收入的函数,即个人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仅仅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同时,消费需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居民对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这部分需求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关系不大,另一部分需求是居民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将剩余可支配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支出而构成的消费需求。其代数表达式为:如果将人们消费支出具体划分成几类,则对各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可以用式(1)之模型表示。

(i=1,2…,n)(1)

式(1)中,表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的消费支出;为第i类商品的价格;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的基本需求量;为模型参数,--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为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收入扣除基本需求的余额。

对式(1)进行变形整理,可分别得式(2)、式(3)和式(4)。

(2)

令:

(3)

则:

(4)

短期内将价格作为常数处理,则(4)式为以可支配收入Y为解释变量,商品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因而可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参数和。

对(3)式两边求和:

(5)

由此可得基本消费总支出:

(6)

将(6)代入(3)式可得第i类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

(7)

2.模型估计

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07),福建省2006年不同生活费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情况如表1。

表1福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平均消费情况(单位:元/月)

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高收入最高收入

可支配收入4785.176784.858761.9311424.0615225.61988831140.16

消费支出4455.115995.946846.198299.5810385.5213800.4820326.39

食品2233.92891.833004.553547.024184.354850.376433.46

衣着254.04421.91565.39701.39864.131071.41625.8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58.08256.75270.25390.29593.52873.331278.17

医疗保健160.93195.91520.25329.88650.32602.691050.32

交通和通讯387.13574.48682.51070.131154.012203.542921.21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532.6745.62804.1411201365.981849.653126.96

居住632.24754.91803.8872.151203.971850.973002.49

杂项商品和服务96.19154.53195.3268.72369.22498.54887.93

注: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2007)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运算,得到如表2所示参数值。

表2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函数参数估计值

食品1079.390.16

衣着85.560.0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70.240.04

医疗保健57.900.03

交通和通讯-123.880.1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0.780.1

居住14.280.09

杂项商品和服务-63.130.03

合计980.660.60

由表2结果可知:

=980.66=0.60

再由可得:

基本消费总支出=2451.65

由可得:2006年福建城镇居民各类商品及服务人均基本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表3福建城镇居民各类商品及服务人均基本消费支出

合计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

实际消费支出9808.713854.26784.71525.65513.611232.71321.331233.49341.96

基本消费支出2451.651471.65208.1427.83131.45121.28245.94234.9310.42

基本消费支出占比(%)24.9938.1826.525.2925.599.8418.6119.053.05

实际消费结构(%)100.0039.298.005.365.2412.5713.4712.583.49

基本消费结构(%)100.0060.038.491.135.364.9510.039.580.42

(二)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采用ELES模型计算所得出的是居民基本消费支出。所谓居民基本消费支出,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各项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占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体现居民生活中各类支出的基础性程度。如表2所示,2006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消费需求支出为2451.65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24.99%,其中食品、衣着与医疗保健的基本消费支出比重均在25%以上,这三项基本需求支出作用显著。同时,在基本消费结构中,除了食品实际消费结构比重高以外,其余的基本消费支出比重均低于或与实际消费支出比重持平,说明人们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更注重于精神生活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满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际消费结构中从各项需求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看,食品的消费占39.29%,居第一位;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交通和通讯,说明随着福建房价的上涨以及作为教育大省,人们更注重教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这三项上的支出比例也较高。

相比1998年,2008年福建省的最低收入户已经能达到基本消费的需求,贫困户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基本消费中食品消费的占比从71%下降到60%,消费比重提升最大的是医疗保健消费从1998年的0.1086提升到2008年的5%。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消费者在扣除基本消费需求之后,剩余货币收入用于某种商品或服务消费的比例,反映各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在整个消费活动中的地位及其对消费者货币支出的影响。从表2可看出,2006年福建省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它反映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将新增收入的60%用于消费,其余40%用于储蓄或投资。其中食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和通讯和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16、0.10、0.10、0.09,位居前四位,四类商品的总消费支出占新增消费支出的7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福建城镇居民在物质消费得到一定满足后,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子女教育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在职在岗及下岗人员,为了加强自身竞争力,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居民对教育的需求亦在不断扩大。随着移动通讯产品的不断丰富,通讯网络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也大有提高,价格则更让消费者接受,再加上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所以交通通讯成为2006年福建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与人们对未来房价的增长预期有关。

3.恩格而系数分析

由表4所示,福建城镇居民的恩格而系数逐年下降,由1981年的62.1%下降到2006年的39.3%。从收入分组来看,2006年最低收入组的恩格而系数为50.1%,最高收入组的恩格而系数则是31.7%,贫富差距依然明显。居住,教育娱乐的支出也占了最低收入家庭的12.0%与14.1%。高收入家庭除了食品的花消外,杂项商品与服务的花销占了29.6%,交通,教育娱乐和居住也占了13%以上的份额。

表41981-2006年福建城镇居民恩格而系数

三、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随着最终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持续增长,福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完善。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福建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高收入组的39%,根据国际划分标准,福建城镇居民的生活已实现小康水平,并逐步走向富裕。前述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福建城镇居民生活逐年改善,满足基本生活支出比重明显减少,而更多的消费支出花在享受型需求。连最低收入户不需要社会救济也能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在各主要消费项目中,在居住、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有所改善,其中交通通讯的改善力度最大,这与政府的支持力度、消费政策、信贷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均有很大关系。

福建“十一五”时期全面推进“海西”建设以及以奥运会为契机,将会扩大消费奠定良好的宏观基础,随着政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收入分配差距将得到一定的缓解,这是福建“十一五”时期促进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交通通讯、居住以及教育与娱乐服务这三类消费项目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因此,下一阶段有必要积极发展居民需求弹性较大的服务性消费行业,同时兼顾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食品行业生产,特别是交通通讯、居住以及教育与娱乐服务等将是未来有巨大需求潜力的部门。此外,还有必要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家庭采取针对性的消费政策,目前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存在,意味着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家庭有不同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具体消费,释放出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广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居民家庭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的转化阶段,对于交通运输、文化教育、汽车等消费品的购买欲望较强,应积极培育这些新的消费热点,使之成为新一轮的经济生长点。

为进一步促进福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完善与升级,有必要充分奠定促进消费结构完善的宏观基础,努力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提升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充分重视扩大消费的战略意义,进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变投资重点提高投资效率,有效平衡投资消费关系,充分利用全面推进“海西”建设的机遇,切实奠定促进消费增长的良好宏观基础。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切实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向低收入阶层转变支付力度,重点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断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积极培育扩大中产阶级消费。深化与居民消费意愿具有密切关系的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形成居民对未来良好的预期,积极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大力增强消费意愿降低预防性储蓄,促进即期消费不断发展。在提升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培育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有效缩小消费结构升级蓄能,形成适应不同阶层的高、中、低兼顾的合理的梯级消费结构,有效促进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完善与尽快升级。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在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趋于合理,居住、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海西”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福建省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Klein,L.R.andH.Rubin,AConstantUtilityIndexofCostofLiving.ReviewofEconomicStudies,Vol.18,1950

[2]Liuch,C.andR.Williams,ConsumerDemandSystemsandAggregateConsumptionintheU.S.A.:AnApplicationoftheExtendedLinearExpenditureSystem.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8,1974

[3]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选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范剑平主编.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5]陈启杰等.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预测.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3)

[6]张洁.北京和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简析.生产力研究,2005(5)

[7]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经济研究,2005(6)

[8]黄赜琳,刘社建.提升居民消费率的若干思考.消费经济,2004(6)

[9]臧旭恒,孙文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基于ELES模型和AIDS模型的比较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0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2]尹世杰.消费文化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13]黄瑞宝.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偏低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03).

[14]陈启杰,张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6,(05).

[15]马桂琴,李金霞.河西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社科纵横,2006,(05).

上一篇:酒店员工流动管理 下一篇:经济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