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探讨

时间:2022-09-14 05:36:04

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探讨

[摘要]面对现在的经济局势,我国提出要加大居民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文认为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居民可支配收入、文化教育程度、工作时间、文化设施建设、家庭结构等。

[关键词]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

一、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

(一)文化消费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旅游、体育、教育、娱乐休闲等文化消费的需求有显著的增长。由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得知,从1999年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5854元上升到15781元。同时,恩格尔系数由42.06下降至37.89。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由传统的实物消费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文化消费。从消费支出来看,整体的消费水平在上涨,但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增长却更为明显。例如,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已经由2002年的902.28元上升到2008年的1358.26元。

(二)相关文化消费产业的发展

在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关文化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第三产业2005年的整体增加值为73432亿元,2006年为84721亿元,而2007年则达到103880亿元。在此几年内,我国相关文化产业正在迅速的发展。从2003年至2008年的相关文化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来看,教育、体育、文化、服务和娱乐业的投资额都在快速上升。

二、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

对文化消费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居民可支配收入、按受教育程度划分的工作时间、家庭结构以及消费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

(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支撑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第一,一般情况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其文化消费的能力也就越强;第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而使人们转向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知,人们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基本生理需求后,才能产生社会、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收入满足了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之后才会更多地投向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领域。

通过收集1998年到2008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文化消费三个数据,同时用相关性分析得出:文化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呈正相关,而与恩格尔系数是负相关,并且十分显著,P值小于0.05。这也就说明了,当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越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就越大。而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越大时,恩格尔系数就会显著下降。

(二)工作时间

文化消费除了需要一定的收入做支撑,同样也需要有时间作保障,有了经济和时间双重基本条件,才能使人们进行文化消费。消费社会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这必然引起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结构以及个人的娱乐行为发生巨大变化。

1870年至1998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了T作时间在逐渐缩短。以1950年为基期,1998年美国职工全年工作时间减少了257个小时,荷兰减少了819个小时,英国缩短了469个小时,法国缩减了423个小时,德国缩减达739个小时。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职工的休闲时间增加为其文化消费的增长提供了保证。在另一方面来说,也为休闲娱乐业、旅游业、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三)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对文化消费产生影响。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教育支出是文化消费的重点。计划生育条件下,沿海发达地区“四二一”式家庭成为最常见的家庭结构组合,这使得唯一的一个孩子成为三个家庭的核心,对孩子的教育成为家庭事务中的重中之重,教育消费也成为家庭消费的首要支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而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也显示, “攒教育费”是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占18.9%。(王昊,2010)另外,在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下,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成为一种主流,他们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增长。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0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总数达到365945个,其中群众文化服务业机构达41156个。而国内的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了8749.3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86倍。

(四)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的时间是相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间就会相对减少,而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是对立的,即工作时间短,休闲时间就会长。休闲时间越长,文化消费的需求越大,因此在这个角度来分析,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推论出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消费的关系。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上的城镇居民,他们的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逐渐下降。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员工作时间就会长。也就是说,在这个角度上来看,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时间呈负相关,和休闲时间呈正相关,进而也与文化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受教育程度对文化消费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五)文化消费环境

文化消费的发展一方面是取决于居民的收入和意愿,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从统计数据来看,2005年我国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6844.55亿元,2006年为7504.22亿元,2007年达到8799.90亿元。可见我国文化产业的供给正在不断增加,为文化消费提供了相对充足的产品供给。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不足与差距。我国2007年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42%。而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20%以上。

三、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支出占据比重过大

教育一直是我国城镇居民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压力增加,教育的支出还是占据了文化消费的相当比例。2003年至2008年,虽然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据了45.81%的绝对比例。教育支出这一比重过大就是挤出其他文化消费的需求,不能够实现合理的文化消费结构。

(二)文化市场需要规范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相关法律滞后,导致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因素。其中,价格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一个因素,文化市场价格机制尚不健全,存在许多漏洞,导致许多文化产品,如文艺演出等票价的定价方式死板且往往偏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同时,对于新媒体、新文化业态,如,手机短信、网络音乐影视下载、移动无限增值服务等的立法空白点较多,使得公民在文化消费中的权利和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积极性。

(三)文化消费质量需要提高

伴随着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相关文化产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大,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些庸俗文化的现象,如娱乐场所管理不规范,娱乐节目错误的价值观引导等等。这些不正的低俗文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会诱导未成年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因而,相关政府部门要在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和监督,不仅要有量的提高,还要注重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009

[2]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9

上一篇:全球化与民族化之平衡 下一篇:简述新巴塞尔协议对旧巴塞尔协议国际银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