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6 02:08:24

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服务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在我国服务业亟待发展的阶段,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外资进入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策略。

关键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6)11-0070-04

随着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服务业已开始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之一。据统计,全球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1/4、1990年的不到1/2上升到2002年的60%以上,约为 4.4万亿美元;全球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比重从1989―1991年的54%发展到2001―2002年的67%,约为5 000亿美元[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加之入世后对WTO承诺的全面履行,我国服务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而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如何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研究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我国如何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1979―1983年是起步阶段,各方面条件均不成熟,服务业吸收外资金额较少,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房地产业和饮食服务业。1988―1991年是低迷阶段,虽然投资环境逐步规范改善,但由于引资重点在第二产业,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对减慢。1992―1995年是高速发展阶段,政策的深化和开放范围的空前扩大,推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1996―2001年是稳步发展阶段,政策的调整使服务业外商投资额与前一阶段相比大幅下降,投资结构也有很大变化,房地产、社会服务业比重下降,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仓储投资比重上升。2002年至今是全面发展阶段,入世后我国服务业有序地向外国开放国内市场,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2]。20多年来,我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偏小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均衡,服务业与制造业差距较大。近几年外商对华投资的产业分布中,服务业吸收的投资比重较低,一直介于25%―30%之间。1979―1990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在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份额分别为2.9%、60.3%和36.8%。1991―2003年间此数值为1.98%、68.6%和29.4%,第三产业外资份额明显偏小[3]。

2.外商投资结构不合理

外资在服务业内部呈倾斜式分布,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所占比重很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所占比重较大,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所占比重很小,近几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外商投资主要倾向于比较成熟的行业,且多为消费业,在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新兴生产业领域投资少,因此,尚未充分引导新兴行业的发展,对服务业能级提高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是很大。

3.资金到位率低

如图1所示,我国服务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与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之间存在差距,除少数年份比较接近之外,大多数年份实际投资额大大低于协议投资额,并且近几年该差距不断增大,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低。2004年,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为335.8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140.5亿美元,资金到位率仅为41.8%。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我国许多项目延期,增加国家对投资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会占压我国大量人民币配套资金,加剧国内资金紧张程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外资进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对服务业的开放比第一、第二产业晚,开放程度较低,并且开放过程中一直比较审慎,在外资流入量、流入方式、地域范围等都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加入WTO之后,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和速度都有所提高,但各领域的开放进程不尽相同,销售、教育、交通运输、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开放程度较高,而建筑工程、信息、金融、保险等领域的限制较严。服务业总体开放度较低影响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各部门开放度的差异影响了外资在各服务行业间的分布。第二,国家资本流动对东道国不同产业的投资选择与产业导向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越是发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越能吸引境外该产业资本进入,反之亦然。而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低,发展相对滞后,较难吸引外资流入。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由1978年的23.7%上升为2003年的33.2%,远低于与我国人均GDP接近的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的水平;服务贸易长期逆差,仅在海运服务、劳务出口等行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虽稳步上升,但尚不足30%;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主要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业等知识、技术密集服务业发展较慢,新兴服务业少,生产业发展不足,与国内其它产业的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第三,投资环境尚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不连续、不稳定、不全面的现象,这一方面阻碍了一些外资的进入,另一方面也给一些投资者可乘之机,出现经营不规范、资金到位率低等问题。

二、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能为东道国提供资金、技术、就业机会,提升东道国的产业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对东道国国内产业构成竞争压力,甚至威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安全。

1.正面影响

有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转型经济国家的研究表明,转型经济国家所缺乏的服务惯例、服务品牌和差异化的服务都可以通过利用外资获得,并且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提高东道国员工的技能、持续地改进服务质量以及充分利用全球的金融、电讯和商务服务网络都有很大的帮助[4]。

第一,有利于提升我国服务业的水平。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1)示范效应。外资服务业以商业存在的形式进入为我国服务业提供了近距离、直观地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的机会。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必须集核心技术、管理经营、服务内涵为一体,保密难度较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比制造业更大,其先进的技术、知识、项目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相对滞后的服务业的发展。(2)催化效应。对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的交通、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外资的进入能够打破垄断格局,促进国内企业在竞争压力和示范效应下改善经营状况,提升自身发展水平。(3)牵引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帮助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建立与全球服务业价值链的联系,提高产业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生活的需求。服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服务业的对外投资需以东道国为市场,即外资服务业的产品基本在东道国销售,而很难返销或转销。对于我国尚未充分发展的服务部门,服务的开发和提供尚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和消费者的需求,一些生产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外资的进入可以填补这些领域的缺口,满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需求,促进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服务质量和效率不理想的部门,外资的带动有助于其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口,还能促进我国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间接地为价值链中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外资服务机构进入我国后大多雇佣我国的劳动力,并对雇员提供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使我国员工可获得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等跨国公司的“软技术”,提高素质,并可产生扩散效应,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负面效应

第一,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会对我国服务业产生冲击,尤其是一些非完全竞争行业和幼稚行业。与外资服务企业相比,我国服务企业在技术、管理、体制上具有明显劣势,在与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一些较弱的国内服务企业甚至服务行业可能陷入困境。例如,我国的零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组织管理制度落后,自1992年零售业对外开放以来,随着国外零售业巨头的纷纷进入,国内零售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第二,外资进入可能威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安全。例如信息服务的对外开放可能导致我国信息资源大量外流,如果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资料泄露,则可能威胁国家政治安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增加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在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健全、金融秩序比较混乱的情况下,使中国的金融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教育、新闻、娱乐、影音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开放可能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构成冲击,威胁国家文化安全。

第三,外资流入会造成国内服务业高素质人才流失的压力。外资服务企业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带来了对国内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造成了国内人才流失的压力。外资的进入将全球人才竞争引入了中国市场,外资公司在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可能造成国内企业的优秀人才流出,对我国服务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我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尽管外资的进入伴随着风险,但其巨大的正面效应对我国服务业现阶段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服务业要快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是必经之路。应当在研究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状况和外资进入影响的基础上,积极探寻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有效途径,并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有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趋利避害地利用外资推进我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1.坚持开放,吸引外资

由于我国服务业外商投资总额还较小,我国应当不断优化国内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入。

第一,逐步科学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我国的服务业开放是一个渐进的、有管理的过程。加入WTO以来,我国陆续按期履行了入世开放承诺,开放了金融、分销、物流、旅游等领域,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但建筑设计、工程、城市规划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业等领域的承诺还未到期,需要继续履行。我国服务业应根据国际环境和自身发展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第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对吸引外资有重大作用。我国“十一五”计划明确指出,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等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水平[6]。要跟随全球服务业知识化的趋势,使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转变。

第三,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成本也是吸引FDI的影响因素。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对于房地产、社会服务业、餐饮业等对人力资本准入限制不高的传统服务业具有明显吸引作用。但我国服务业的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技能优秀的人员较少,人员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难以吸引金融、信息、咨询等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的力度,为现代服务业创造人力资本存量的优势。

2.合理疏导,为我所用

在充分认识其意义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

第一,提高引资的有效性。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时严格审核其进入资格,减少投机性国际游资的进入。对外资到位率低的问题,应制定相应措施对已签订投资合同的外商进行监管。

第二,采取有利于我国的引资方式。随着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采用独资的方式进入。对于我国而言,合资、合作的方式更利于国内服务业汲取溢出效应。因此,我国应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我国服务业,并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加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和战略联盟,获得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技术手段等。

第三,引导外资流向。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外资,我国在引资过程中要根据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和推行政策措施等合理引导,使外资服务业的地区分布、投资规模、持股比例等与我国国民经济需要和各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对现代、新兴服务业和生产业有所侧重,鼓励外资投向金融、信息、物流等行业,加快薄弱行业的发展;对内部带动性强的行业加大外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邮电通信、餐饮等后向关联性强或前向关联性强的行业,通过行业间的传递带动其它行业共同发展;对社会服务业等国内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可放宽限制,通过充分竞争提高行业的水平。

3.趋利避害,减少风险

尽量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风险:(1)合理开放的同时适度保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较为薄弱,若盲目开放而完全不保护,容易造成对国内服务业的过大冲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WTO中的一般和特殊例外条款,对我国服务业实行适度的保护。(2)扩大服务业的对内开放,创造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我国许多服务部门仍然存在垄断,在一些允许外商进入的服务领域,仍禁止或限制本国的一些经营者进入,这不利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我国应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服务市场的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对内开放,允许和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从而提高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力。(3)进一步健全相关管理机构和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在一些重要的服务贸易部门具有审批外资进入的法规和条例,并在《合资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中体现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内容,但尚无专门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立法,这不利于我国对一些敏感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对外资的进入和运营实施有效监管。我国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法规体系,规范行业经营,降低外资可能造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 The Shift Towards Services[R].United Nation, New York and Geneva, 2004.1-4.

[2] 陈晓宁.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05.34-42,64-66.

[3] 殷凤.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

[4] Stare M.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Slovenia wi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1, 21,(1).

[5] 李京. 全球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相关的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5(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www.gov.cn/ztzl/2006-03/16/content_228841.htm.2006-03-1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集群战略的启... 下一篇: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界定:一个经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