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15 06:17:18

【摘要】(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学生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招聘时最为看重的条件,比例高达92.5%。这是因为综合素质是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基本工作能力是专业能力的...

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因此,文章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一)就业能力不足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目前,作为高端人力资源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前者主要由就业信息不充分、传播不顺畅等原因造成,后者主要源于求职者技能与空缺的职位不匹配。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其中就业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求职目标不清,个人期望值过高,这是属于求职能力问题。而综合素质不高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则属于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

(二)就业观念偏差是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观念偏差的主要表现有毕业生求职目标不清、个人期望值过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岗位认知等。现实中,许多毕业生把求职意向集中锁定在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一些山区县城和小企业却少有人问津。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把报酬、生活条件和升迁作为向用人单位了解的首选问题。毕业生一方面没有认清自我和就业现实;另一方面目光短浅过于看重眼前利益,形成了就业市场供需双方较大的落差,造成了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局面。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学生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招聘时最为看重的条件,比例高达92.5%。这是因为综合素质是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基本工作能力是专业能力的承载平台。而当今在经济生产一线和社会建设基层,岗位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趋于综合,这就要求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并重。可是目前我国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却是少之又少。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和困境

(一)工具人是否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在社会需求十分复杂、社会分工又相当发达的当今时代,专门人才的需求队列也是不断变化更新的,未来社会中一辈子做一份工作的几率大大降低,单是简单化的工具人、职业人的培养是不具备通过知识积累去更新技术的适应能力的,更谈不上去创新服务,因而他们很难持久的适应行业和工作的需求。大学的宗旨就是引导学生无论在做什么决定的时候都能够反躬自省,引导他们注意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在高校扩招后的高校供给主体普及化的状态下,所培养的学生正是由于缺乏一种自我反省意识,对劳动力市场变化形势预测不足,偏重眼前的利益,抱着一种脱离时代的“精英化”时代的理想去适应“大众化”的时代,才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二)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是否应受到重视。一直以来,我国大学都忽视和弱化对每一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不能根据受教育者个性需求的不同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认为,惟有自由的心灵才能产生精神的活跃,构建出完美的洞察力,培养出科学研究的精神。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营造成这样一个场所,在这里能够塑造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培养这种人发展的条件正是对个体以充分的自由去完全释放个性,而具有这样品质的人才,也正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

(三)不同院校之间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否应一致。长期以来,我国不同院校相近专业长期保持着高度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忽视了这些学科门类结构与当地社会经济结构的联系。大学是多样化并有层次的,好大学并非都是综合型的、研究型的,他们在市场竞争中都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位置,并发挥着不同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本校在国内的地位、自己的历史条件和现有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满足社会现实需求。

三、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真正把精力集中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应根据基层一线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岗位关键素质为基础,以重点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的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打破原有课程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学科界限,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既兼顾知识的衔接,又保证专业的特色,构建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改变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要培养教师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要以课堂为载体,精简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精神。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安排教育活动,使就业教育全程化。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日常教育管理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渠道,加强各种实践活动,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得到锻炼和成长。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活动,是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学校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法]布尔迪厄.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M].陈圣生等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3] 蔡达峰.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比较研究[J].新华文摘,2006(17).

作者简介:程静(1968- ),女,四川成都人,西安外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上一篇:我国农村大学生留城就业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间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