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2-07-15 01:51:27

日本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实行了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制定周密的计划,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然后运用科学的产业政策以及法规、行政指令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它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日本在世界各国中成为以产业政策成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典范。

一、日本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历程

战后,日本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战后至50年代初的经济恢复阶段。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在资金、原材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把重点集中放在恢复煤炭和钢铁工业上。日本采用了“倾斜生产方式”为主的产业复兴政策。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煤炭、电力、化肥、钢铁等工业部门的恢复。而且带动了整个工矿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重新启动了工业化进程,使日本的基础工业部门实力得以壮大,为其今后的重化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50―60年代的重化工业化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确立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钢铁、石化、化纤、汽车、家电、造船等产业得到蓬勃发展。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从1955年的58.5%上升到70年代初的79%。重化工业比例的提高。不仅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使第一产业比重得以迅速下降,并以提供市场为前提使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增长,从而使日本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重化工业的发展,日本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法、西德。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3)70―80年代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20世纪70年代,受环境和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受挫。对此,日本政府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了以节省能源与促进替代能源为两大支柱的能源政策,使日本顺利克服因石油危机造成的困难。80年代。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加强自主的技术开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化,并建立了企业、大学、政府三位一体的“流动科研体制”。在上述产业政策推动下,经过不断调整,日本的产业结构达到了比较合理、先进的程度。到80年代初,日本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超过欧美,居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竞争力则跃居世界榜首。

(4)90年代后的新技术立国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产业政策的重点转换到建立国际协调型产业上,即积极推进由外需主导型转为内需主导型、由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主轴的“一级集中型”变为促进新兴产业和有希望增长的产业共同发展的“多极型”产业结构,注重发展知识经济,重点发展信息、通信、住宅、医疗、福利、环境等相关产业。尽管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其综合经济技术实力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其优势产业的格局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1995年日本第一、二、三产业在GNP中的比重为1.3:37.3:60.4。进入21世纪后,日本又推出《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与创造的行动计划》,其重点是促进企业的创造性经济活动和创立新企业,纠正日本现在的高成本结构,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纳米科技,努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社会等等。在战略层面上,强调“变革和创新”。整个产业政策的科技化成分更为突出。以求从经济大国迈向高科技大国:在系统层面上,强调面向未来。培育基础技术和专门人才:而在应用层面上,则着眼于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措施的实施。从而将产业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在政策的运用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日本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经验

第一。产业政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日本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根据本国国情特点,合理制定并实施产业政策,这无疑是产业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迅速趋向高级化的推动力。’日本大约每10年左右提出一个中长期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总体规划。每一阶段都针对经济的变化确立不同的产业重点,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变化不断调整。在政策手段上,日本主要通过投资补贴、加速折旧、税收减免、提供长期政府贷款和优惠利率等促进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转换升级。

第二。技术进步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日本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选择了先模仿后独创、先低科技后高科技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从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到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了本国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大量引进技术,并注重改造和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日本引进的技术十分注重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引进的都是日本产业发展急需的、对提高生产率最有效的先进技术。纤维、钢铁、机械、电子、汽车、化学等部门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改进,都先后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起了重大的作用。日本引进技术不是简单地模仿和使用,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日本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第三。依法调整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日本产业调整的重要经验。战后,日本在每个产业发展阶段,都制定了稳定产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以集中力量有秩序地恢复和加速特定产业的发展。50年代,日本以产业合理化政策为中心,对重点培育扶持的机械零部件产业、电子工业、合成纤维产业等,制定了专门的振兴法,如《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等。这些产业政策法在促进日本重化学工业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作用。进入60年代中期,根据日本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制定了《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大力推动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80年代,日本提出了以“创造型知识密集化”作为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制定了《基础技术研究顺利化法》,为基础技术研究开发提供了法律依据。90年代,通过修改《石油业法》、《电气事业法》,放宽了对石油、电力领域的限制,有效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竞争与发展。进入21世纪,为了改善大环境,促进企业的创造性经济活动和创立新产业,完善了公司法制,从根本上修改商法,完善公平竞争条件所需的法律草案,完善银行法。提出有关支持节能和能源再生的法律等。

第四,注重产业组织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相辅相成、协调运作。战后,日本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在这一目标下。日本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在企业合并、改组政策以及中小企业政策两方面,强调企业的大型化、集团化,倾斜于规模经济的利用,同时强调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这些产业组织政策使日本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建立了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企业,弥补了产业结构政策可能出现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政府对衰退产业进行转型和援助。产业的兴衰是产业生命周期演化和产业结构有序变动的必然规律。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进入衰退产业的先后有煤矿、纺织、造船、有色金属等行业。日本注重发挥政府在衰退产业调整中的作用。对衰退产业实行资金援助政策,通过设立萧条产业信用基金,实施设备调整政策、市场保护政策、产业转移政策,促进了衰退产业的调整转型。同时,把产业转型与职工培训结合起来,对衰退产业的劳动力实行援助和调整,通过实行就业指导培训、生活补贴、再就业补贴,使失业人员得到很好的安置。

上一篇:科学把握世界经济走势的变化 下一篇:上海:三产已占“半壁江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