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10 04:41:40

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按:自主创新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最近,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对我国的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关问题作了论述。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改革开放成就与发展模式反思。我具体讲几个与技术创新等有关的问题。一是DVD付费。在2001年《中美知识产权双边协议》签定后,第二天,在荷兰鹿特丹港,就有深圳先科公司生产的DVD被查扣。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或者跟美国有直接双边协议之前。人家可能也没有直接约束我们的办法,但是既然签约了,采用了他们的核心产品,就必须技术付费。从中可以看出,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或者对产业生存竞争能力的影响。二是GSM手机标准。GSM标准是欧洲人出的标准。我们采用GSM标准就救活了诺基亚。本来诺基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不强的,企业已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中国市场一开放,表现为采用标准的开放,马上就救活了诺基亚。中国人现在下决心上自己的数字电视,这是对WT0规则深层思考的结果。WTO规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垄断,包括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等,但是WT0偏偏保护以知识产权形式存在的技术垄断。因此,掌握标准的人,就掌握了话语权,实际上也就掌握了市场。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要出台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三是产业技术快速发展成本。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了很强竞争力。但是在我们的产业技术发展背后,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以彩电为例,当年。我们在全国布下120多条生产线的时候,突然发现,彩电的关键零部件是彩管,因此再引进彩管生产线:当我们把彩管生产线布得差不多了,突然发现电子枪技术是关键:当我们把电子枪技术也引进之后,电视机已经背投化了;当我们再引进背投技术时,电视机已经平板化,即液晶化、等离子化了……可以说,这个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背后,所花费的成本之高也是惊人的。

2.大国经济要求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发展、转轨、开放经济中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大国。前年媒体曾经有过一场争论,讨论“4亿条裤子换1架空客飞机是否值得?”从经济学观点看,或者从整个国家的进步、发展意义上讲,毫无疑问。“4亿条裤子换1架空客飞机”还是要换。因为我们首先要参与分工,找到在分工关系中自己的位置,在“看懂”、“学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在加入世界市场分工体系的时候,只能从产业链的末端切入,然后朝产业链高端爬升。也就是在学习型创新的基础上,再走向自主创新。从企业行为上讲,首先是跟着巨人走,然后是与巨人并肩走,再到踩着巨人肩膀走的过程。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实际上,做4亿条裤子,只是简单地拿点加工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没有品牌。我们只能在“看懂”和“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

对我们国家而言,研发投入还严重不足。2006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367亿元,占GDP的1.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5%。经过30年的引进后还是一味引进,如此的发展方式值得深思。在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上。外国大公司的比例可能是5%乃至8%。当然中国也有好的企业。比如华为,其规定企业的科研开发费用不得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8%,而实际上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3.跳出专利陷阱,摆脱技术依赖。在中国开放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实际上有明显的战略。如最近的“娃哈哈”和“达能”之争,可以说是我们的无知或者说无奈。有学者甚至认为,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开放的陷阱,因为我们今天在全世界贸易领域受“知识产权侵权”和“反倾销”的案例很多。怎样看待跨国公司的行为?我们曾经提过“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管理”等。最后换来的是一味的引进、购买,还是换来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的确,我们通过引进学习,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学习效应之高、学习效应之好。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来看,一定是研发效应、研发收益高于学习效应、学习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研发。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发,是因为在它的财务结构里,用于研发的开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并且是有高回报的投资。但在我们自己的财务结构里,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还要再增加研发费用,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财务结构很难跨过这个转变的周期阶段:一旦跨过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4.站在实践前沿,把握关键要素。从长远利益看,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规律,都迫切要求我们努力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国家竞争能力取决于城市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技术与人才竞争能力,对于这些决定竞争能力的不同层次和内容,需要我们去发现关键要素,开发要素报酬的潜在价值。我们希望实现产学研结合,可是今天做企业的人论文写不好。学校里的人成天在图书馆里找课题。不熟悉实践前沿的困惑是什么。我们的科研课题来自哪里?一定要来自实践,而不只是头脑里。不能够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被掌握前沿技术的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科研力量还要有分工。对于实践应用课题以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的学者负有使命。

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

1.创新方式的类型。现在有种约定俗成的概括:第一,模仿性创新。实际上是学习效应问题。浙江有很多企业做得很好,首先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比如说浙江有19个产品是全球产量第一,小到喝饮料的吸管,据说每根吸管的利润是0.00001元。第二,集成性创新。在模仿性创新的基础上,就开始集成性创新。当今社会,我们最需要的是集成性创新。而集成创新的关键是管理。通常研究经济现象。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有一个经济现象没有研究透。就是协同经济。这是管理学科研究的问题。人们常说,水桶注水能力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展开而言,不仅是长度问题。还有材质问题、箍桶的技术问题。我觉得这就是集成创新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企业家集成创新的舞台可能更大。第三,原创性创新。即发现与发明效应。

2.创新的路径。现在的创新有两类:一类是常规发展路径。另一类叫跨越式发展路径。我们喜欢跨越式发展,现在的企业管理就非常推崇“颠覆型创新”。其实这里面有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地方。所谓常规发展。就是自我积累式成长。而跨越式发展则是超常规、跳跃式成长。王选的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现在全球中文报纸的激光照排系统中90%采用了北大方正技术。这种跨越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必然有

一个累积过程。我们不应该过分推崇跨越式,或者过分推崇完全否定原来形式的颠覆型创新。

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工

1.企业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个问题似乎无须更多讨论,似乎已成共识。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真正解决。为什么企业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市场发现需求信息,需求激发创造。市场是企业竞争博弈的场所,问题在于企业自身是否重视市场。市场发现了需求信息,需求激发了创造。创新是要有市场的,没有市场的创新只是用来评奖的。

市场容纳竞争博弈,竞争激发创新。因为受到对手和同行的刺激,所以竞争激发创新。比如可乐,麦当劳肯定和可口可乐合作,肯德基一定是和百事可乐合作,这叫结伴竞争。这种竞争关系改变了全社会的商业生态。本来说同行是冤家,把对手打死,现在是对手好我更好。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在市场中培养竞争合作关系,实现创新?今天我们的产业集中度还不够,企业还很小,每个企业所提取的科研经费很少,所以我们提倡技术战略联盟。把每个企业的钱联合在一起,那可能就是很多的钱,同时也减少了重复投资。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前面讲的DVD解码技术就是通过联合开发成功的。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发风险太大了,通过联盟方式可以分散风险。我们的企业要看到这一点,不要只想着把对手打倒;什么时候考虑考虑和对手也联合起来。

2.政府应有所作为。首先,从WTO规则的技术壁垒看。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要研发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并且原则性地颁布了一个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框架。我们也下决心要搞一个手机3G标准,大家都在争所谓的TD―SCD―MA技术,这实际上是保护了中国市场。所以要研究今天的市场,在这些领域里,要勇敢地喊出“我们要搞自己的标准了”。这是对技术标准的掌握。其次,政府行为如何与企业行为相匹配?在科研投入规模、科研立项方式、科研成果评价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科研市场秩序维护、科研专利制度创新、社会创新文化培育等方面。我们整个社会的科研体制很多地方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比如科研资金的投放,在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比例结构、科研项目立题、项目管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再次,政府在区域协调方面大有可为。比如产业结构之间的雷同现象,所谓“同而不和”,造成全社会资源重复配置,需要走整合和产业分工的道路,在这些方面政府责任重大。从政府的采购行为看,我们的很多采购行为其实是不合理的。当年韩国政府规定政府采购一定要采购国产货。韩国政府官员坐的车都是“现代”。我们今天似乎成了万国博览会的汽车加工厂,这是值得检讨的问题。

3.积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中介组织严重不足,而且很多中介组织缺乏自律。我们几乎所有的协会组织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都是政府官员退居二线后的庇护所。就此而言,我很佩服温州商会,温州商会是真正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自律组织。从打火机应诉到温州皮鞋在西班牙被烧等事件中的表现而言,温州商会是一流的,市场行为非常规范。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中介组织,作用也很重要。此外,中介组织还包括成果转化中介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和法律财务服务机构等。我们的企业是否需要这些中介机构?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认识严重不足,及需引起重视。

上一篇: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下一篇:科学把握世界经济走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