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民主刍议

时间:2022-07-15 12:41:31

情感民主刍议

摘要:情感民主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情感民主的基础是现代性,情感民主的实现方式为交往理性,情感民主的形式为纯粹关系。

关键词:情感民主;现代性;交往理性;纯粹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45-02

一、情感民主的基础――现代性

1.现代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女性从家庭中脱离出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为争取与男性的对话权奠定了基础。从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果来看,提倡人的平等自由成了一个普遍的趋势。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第1条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除了依据公共利益而出现的社会差别外,其他社会差别,一概不能成立。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第16条规定,(1)成年男女,不受种族、国籍或宗教的任何限制有权婚嫁和成立家庭。他们在婚姻方面,在结婚期间和在解除婚约时,应有平等的权利。(2)只有经男女双方的自由和完全的同意,才能缔婚。(3)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并应受社会和国家的保护。制度上的对平等与自由的规定,使妇女从对男性的人身依附当中解脱出来,为其保障与男性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2.现代性影响下的女权运动促使女性重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现代性从制度上保障了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女性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使女性对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反思。女性不是为男性的存在而存在,其存在有自身的价值,是为其自身存在,其自身有独立的获取人生和人身快乐的权利。这为女性对于自身在情感上的反思,促进其在情感上追求民主、平等的表达方式奠定了基础。

3.现代性带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女性寻求情感民主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分工的细化,为女性独立获得物质财富方面提供了可能,从而为女性在经济上摆脱男性的支配奠定了基础。从一方面来看,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女性在人身上的独立成为可能,这种独立为女性在情感方面获得民主提供了可能。从另一方面来看,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也为男性接受情感民主提供了可能。

现代性从制度上保障了女性获得情感民主的可能性,促使女性对其自身价值的反思,其物质生产的方式的变革与社会产品的丰富,为女性寻求情感民主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避孕技术的出现,使得性与生殖相分离,性不再是简单地以生殖为目的,从而使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进一步为女性追求情感民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情感民主的实现方式――交往理性

在交往行为中,哈贝马斯提倡“交往合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交往主体通过理性的话语交往,平衡个人主观信念与主体间共同信念,进行偏好转换,达成共同的合理信念,为合作行为提供前提。哈贝马斯希望通过“交往合理性”的实现促进“社会的合理性”,使行为主体能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实现平等、诚实的交流与对话,达到相互理解和真诚合作,实现整个社会的合理发展。“社会合理性”既是合理往的环境又是这种交往的目的[1]。

在交往理性中,强调的一个前提是行为主体没有任何强制的前提下通过平等对话达到合作行为。在情感领域,由于现代性的发展,反思情感成了一种必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与反思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性的出现,反思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之中,即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地受到关于这些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我们必须明白上述这种反思现象的性质。所有的社会生活形式,部分地正是由它的行为者们对社会生活的知识构成的[2] 。

男性秩序借助在社会结构和认知结构之间所获得的近乎完美、无须中介的相符关系、被行动者视为理所当然的[3] 。但这种秩序在情感民主兴起后遭到了挑战,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男性不再认为是情感的唯一决定者,女性亦不再受限于依附地位。

在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与我称之为“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亲密关系的转变”(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当然也是辩证的关联;可以从信任机制建立的角度,来分析亲密关系的转变;在这种情境下,个人信任( personal trust)关系与这样的情境密切相连,在其中自我之建构成了一种反思性的过程[2]。

从狭义上说,亲密关系指的就是两性关系。亲密关系的变革、情感民主的建立必须从性平等开始,性平等是情感民主的一个“核心内容”[4]。

亲密关系强化的信任、承诺、宽容,实质上已经包含着对民主的承诺。从纯粹关系到亲密关系,在性领域、父母关系领域、亲属、朋友关系领域中我们都已看到个人生活民主化的生成和发展,使民主制度基本理式得以确立 [5]。这种民主的实现,是以交往理性为前提的。这其中包括了交往中的信任、承诺与宽容等一系列交往理性的内容。离开交往理性,情感民主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从现代性的后果来看,现代性使女性在人身方面获得了自由,这种自由是以制度为保障并且有现实的物质基础。这使得女性在情感包括性方面的表达具有了与男性对话的权利,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志,获得情感民主。民主本身具有协商、对话的内涵,在情感民主中得到同样的体现。女性在情感方面的自主性,虽对传统的男权思想构成了挑战,却使得人人平等在两性情感方面得到体现。女性通过现代性获得各种资源后,参与社会制度的建设,将情感民主纳入到社会行动的规则中来,而为两性在情感方面的平等交流提供了规则上的可能。从而促使女性进一步摆脱男性的支配,为女性获得更多的平等提供了可能,通过交往理性实现两性情感交往的民主。

三、情感民主的形式――纯粹关系

亲密关系具有自己的反思性和自己的内在参照秩序的形式。尤其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作为个人生活新领域的原型的“纯粹关系”(pure relationship)的突现。纯粹关系是一种外在标准已被消解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也仅仅是为了这种关系所能给予的某种奖赏。在纯粹关系的场合中,只有通过个体之间相互敞开的过程,信任才会出现 [6]。

纯粹关系“也即性和感情的平等关系,其含义对于先前的性别权力形式而言是爆炸性的”[7]。纯粹关系的特点在于:在性与情感平等的条件下,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情感交往,“情感的予取越是平等,特殊的爱的维系也越是接近纯粹关系的原始样态”[7]。

与传统场合中紧密的个人联系相反,纯粹关系并不依靠外部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它似乎是自由漂泊的。纯粹关系的追寻,仅仅是为了它能给卷入的伙伴双方带来些什么。纯粹关系是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在连续的基础之上被反思地组织起来。“承诺”在纯粹关系中扮演中心的角色。纯粹关系专注于亲密关系,它是伙伴之间关系得以长期稳定的主要条件。纯粹关系依赖于伙伴之间的相互信任,而相互信任反过来又与亲密关系的获得紧密相连。在纯粹关系中,个体不只是简单地“认可对方”,而在这种反映中,对方也发现其自我认同被证实[6]。

情感民主是生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活政治不仅仅是理性的政治,而且也是情感的政治。抑或是理性和情感统一的政治。吉登斯不厌其烦地强调性、爱、纯粹关系、亲密关系,并把它们内在地统一起来,无非是论证生活政治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体。对于性来讲,爱就是它的“政治”,因为爱把性统一在一定的秩序中;对于爱来讲,婚姻、家庭就是它的 “政治”,因为婚姻家庭一方面使合法化,另一方面把置入一定的规则中;依次推之,文明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法律制度是家庭生活的“政治”,国家意志最终是伦理、法律的 “政治”。从这个生活政治结构中,可以看到尊重人的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内容是生活政治的基础和本质。由此,我们对现代政治中过分强调社会规则的倾向表示担忧,因为它使人的自然性在政治生活中变得日益模糊而渐渐远离“人”[5]。

作为情感民主形式的纯粹关系,自然体现了生活政治的基本要求,包括人在情感与性表达方面人不断的创造新的规则,并将这些规则合法化,得到社会的认可。纯粹关系体现了情感民主的内容,即权利和义务,纯粹关系首先体现的是权利,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情感民主本来就是女性不断在男性秩序中抗争的产物,因此,权利是女性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纯粹关系中,权利的享有是以义务为保障的,如果不履行义务,则权利亦无从谈起。实际上,纯粹关系是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呈现了情感民主的内容。在当今时代,女权主义都对男性秩序的挑战越来越激烈,在社会生活中,女性主张更自由和平等的进入情感生活,但是任何一种自由或平等都是有其保障的底线,如果跨过这个底线,对社会的作用就不是进步,而是一种倒退。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情感民主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霁雪.哈贝马斯视野中的协商民主与正义[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3):9-11.

[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1版[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2-99.

[3][法]布迪厄,[美]康华德.实践与反思 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26.

[4][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62.

[5]陈华兴.个人生活的自然――论吉登斯生活政治的本质[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4-52.

[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6-110.

[7][英]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M].陈永国,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82.

上一篇:试探博物馆观众美感心理(一) 下一篇:金融工程专业培养与教学模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