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时间:2022-07-13 04:18:03

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摘 要:现阶段某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定位还不够明确,没有体现中职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个性质,盲目的照抄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给学生和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局面。针对这种困局,学校应根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想对路定位准确,找到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总之,中职学校应该是围绕着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使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定位;职业性;实践性

在我国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普遍包括两个方面:旅游服务与管理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一般来说,中职高职学校教学侧重的是导游员、酒店行业服务员等一线员工实操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注重的是相关管理和理论的研究。他们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都不一样,所以对于他们的课程定位一定是不一样的。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中职课程具有两个多元化特点:课程目标多元化和课程模式的多元化。中职课程既有知识目标,还有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目标,我们不仅想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他们做个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好员工。

但在教学实践中,某些中职学校的课程定位并不准确,有的课程安排堪比大学本科院校,有很多“旅游经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等课程,这些课程枯燥无味、太过理论,对于十几岁未成年只是初中毕业的中专生来讲太过高深,是十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甚至会让同学们望而生畏。另有一种情况是: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没有顾忌学生认知心理结构和教学方法论的要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造成了知识系统性和连续性被破坏。

我校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2005年开设之初也曾犯过上述错误,经过六七年来广大师生的摸索实践和调整才日益完善。

一、设立旅游专业之初所出现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所占的比例不符合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

2、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各自过分集中于某一时间段,而没有很好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平衡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吸收力。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课绝大多数集中在第一学年,每周平均26节课,专业课只有8节课时两门课。这样的话第一学年只能学习4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第二学年上学期文化课基本结束,大部分都是专业课,平均5门专业课20节课,这样一来过于密集的专业课学习,让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吸收掌握。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平均6门专业课24节课,跟上学期问题一样,课程过多学生无法尽数掌握,而且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再者,第二学年是同学们考导游证的高峰期,很多同学专心备考导游证去了,对于新开设的课程根本无法顾及,学习效果不好。

3、旅游与酒店服务合二为一的班级,试图每个学期都兼顾两方面课程,殊不知这样反而让两方面课程都没法真正掌握。

4、实践课程没有实训老师教导,缺乏动手锻炼的机会。《客房服务》、《餐饮服务》这些需要动手操练才能学会的课程,缺乏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

5、酒店实习时间的安排不合理。我们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主要是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时长一两个月,实习地点一般都是星级酒店,这要求学生们掌握扎实的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台服务等酒店方面知识。而我们现实的情况是:酒店方面专业知识大多安排在第二学年,但过于集中的专业知识学习,加上导游证备考,很多同学基本是忽视或者说是放弃酒店方面知识准备,以至于进到酒店实习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这样的话势必会工作的更加辛苦,受到领导、同事的训斥,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他们的心情,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6、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工作的跟踪不够到位。

7、外出实习期间同学们的感受、带队老师的建议反馈回学校之后,并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很好的用于教学过程的改进。

二、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着手解决的时候要注意记下几点原则:

1、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严格落实公共基础课占1/3,专业技能课程占2/3的规定。

2、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生产、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旅行社和酒店行业的一线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据这个培养目标来选择相应的课程、教材、教科书等。

3、对于每一门课程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它要根据培养方案中的总体设计思想,明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它是否能清晰地描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他课程对该课程的支撑、关联等作用,再来安排具体的开课时间和学时。

4、要从职业能力、岗位任务及其实际工作过程中找准课程定位,课程定位具有排他性,不要安排一些有叠加、重复的课程。

5、应该选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方案,反映社会需求,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创造一个流动的、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具体以我校旅游专业为例,我们大力改善了下面几点:

1、基础文化课合理的分摊到前两个学年里面去,这样可以让文化课、专业课互相调剂,学生学起来也会比较合理。不至于前一年全是文化课,后一年又全是专业课的尴尬场面出现。

2、基础文化课从一年学完改成两年学完,那就有空间让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合理,让导游与酒店服务两个方向的课程能够更好的安排。以09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为例,如果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这四门基础文化课分为两学年四学期安排,那就多出来8节课给专业老师,这样的话,我们平均每学期可以安排4门专业课,这个量相对于现行的“2门”、“6门”是个更科学合理的数字。

3、平均每学期可以安排4门专业课,那导游与酒店服务两个方面的课程就更好分配了,并且不会相互冲突影响。比如,第一学年两个学期,我们可以安排8门导游考试相关的核心课程,这一学年的重点就是导游证考试,当他们参加完导游证考试,正好也是第三学期开始的9月份。已经参加完导游证考试的同学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第二学年的酒店服务知识,为第五学期的酒店实习做准备了。

4、从酒店、旅行社等校外单位聘请实训老师,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5、学生开始实习或顶岗实习之前,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动员,鼓励大家战胜困难,坚持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带队老师、班主任要多和学生相处,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从生活细节入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6、实习期间各个宿舍的卫生、纪律还是不能放松,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不能让他们产生“无人管理”、“解放了”的思想,生活上关不严,工作上就更难管理了。

7、当实习单位某些行为涉及学生们切身利益的时候,我们老师要站出来替她们和酒店交涉,尽力维护她们,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觉得自己是被学校保护的,老师对她们是关心的,她们相应的也就会比较听老师的话、配合老师的工作,好好努力的去完成实习计划。

8、实习期间,带队老师和学生、用人单位接触最多,肯定会有很多第一手的感悟、经验、教训、信息,带队期间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回校之后应尽快跟学校领导反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模式,被我国职业学校普遍采用的,要想真正的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需要我们在学校受教育期间,课程的选择、授课时间、上课方式的安排科学合理。总之,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规模、职业教育课程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特点时空范围的概念,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也要入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震瀚主编.21世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前瞻[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王兴南等编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4]《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

[5]《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文件

(作者单位:肇庆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上一篇: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训研究 下一篇:构建学科平台,推进和优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