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浅析

时间:2022-07-13 02:03:33

风险导向审计浅析

摘 要: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一词。2007年1月1日,该准则体系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的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实施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优势的发挥。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67-0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骤然增大。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技术模式经历了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转变的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是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审计模式。

一、审计技术模式的发展

(一)账项基础审计

这是审计方法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审计方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阶段以凭单核对为中心,以审查账目有无舞弊为目标,注重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比较费时费力。在企业规模不大,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这种审计方法基本能适应需要。但随着经济业务规模扩大,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寻找更为可靠的、更为有效的审计方法,这就产生了制度基础审计。

(二)制度基础审计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出现,社会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真实性,即使是未揭露的差错和舞弊,只要不会对财务报表构成重大的影响,并不是审计的主要目标。而且,实际上企业为了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有效,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对于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种从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着手的审计方法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面对新的环境,相比于账项基础审计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制度基础审计使审计人员过于依赖内部控制的测试而忽视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环节。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不稳定性增加,许多企业破产倒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充分把握被审单位各方面的情况,考虑各种风险因素。

为了适应新的情况,必须发展一种新的、多维的审计技术,以降低审计人员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风险,以迎合高度风险社会的审计工作需要。因此,风险基础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三)风险基础审计

由于制度基础审计的不足,适应不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风险基础审计方法随之兴起。相比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引进了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通过该模型把审计证据联系起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对高风险领域进行大力度的重点审计。

(四)风险导向审计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审计诉讼案件逐渐增多,风险基础审计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审计人员在运用该模型时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且很多时候审计人员要完全区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比较困难的。在这个基础上,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了。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结合起来,称其为重大错报风险。因为不论是企业存在的固有风险还是控制风险,都会给企业财务报告带来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调整为“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

二、中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不到位

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是通过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针对评估出来的风险,对企业实施个性化的审计方案,以降低审计风险。尽管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开始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但由于风险评估方法单一及对风险评估工作本身投入不够,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行业风险作出恰当的评估。

在实务中,从风险评估方法看,其评估方法仍是以主观、定性的评价方式居多。风险评估往往受到评价者个人经验、思维方式、获得信息量等因素制约。在对审计风险的判断中,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往往仅限于财务信息。从比较方法看,由于缺少行业可比数据资源,多运用纵向时间序列的比较,行业横向比较较少,无法准确评价被审计单位在整个行业、社会的水平。从风险评估工作本身投入方面看,存在风险评估阶段不运用分析程序,项目组高层次人员不参与风险评估工作,项目组没有会计、审计领域以外的行业或其他方面的专家,风险评估工作在期末才开始等问题。由于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不到位,往往导致重大错报风险无法识别。

(二)审计人才资源不足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审计、会计知识,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风险管理知识和企业管理战略知识等。而目前中国很多审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既精通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又具备风险分析和判断能力,了解行业监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欠缺,完全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人才资源不足。

(三)对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目前很多审计人员对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把原本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审计成本增加、审计效率降低归咎于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如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迫使审计人员比以前更严格地执行准则及对工作底稿要求的加强等因素导致的审计成本增加。在刚开始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时,很多审计人员觉得风险评估增加了工作量,却并未带来实际上的成果。对风险导向审计认识的局限性制约了其优势的发挥。

三、关于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审计准则体系,提高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新审计准则在风险控制、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方面虽然制定了较完备的制度规范,但不够细致具体,缺少对事务工作的指引。因此有必要细化政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指南,以便使审计人员执业能够有章可循。

(二)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职业能力

对于事务所来说,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应尝试招聘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多样化的学科背景更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面对不同行业背景的审计客户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面临的环境。科学搭配审计项目小组成员,以组成有综合能力的审计项目组。同时,还应转变审计人员观念,使其能从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出发,将风险控制措施和策略与战略目标联系起来,熟练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宏观总体把握。

(三)加强项目质量监督和复核工作

项目合伙人和高级审计人员要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判断和结论执行严格的复核程序。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工作的监督,保证审计工作的确是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模式高质量地完成。同时,制定处理违反相关职业道德行为的政策和程序,加强执业人员的道德建设。

(四)加快硬件建设,促进审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加快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提高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辅助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测试,开展审计工作,使其成为节约审计成本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春元.风险导向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2] 吕杰.中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实际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5).

[3] 王彦秋.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现状及其改进问题浅析[J].现代商业,2013,(5).

上一篇:浅析中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