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7-13 10:13:28

中外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中国教师;外籍教师;提问策略;差异分析;结果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20―02

在中外教师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中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为此,本人对中外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差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外教师提问策略的差异,以及该差异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从而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摸索出新的方法。本调查采取听课记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学生,内容涉及到学生对中外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方式的主观感受以及喜好程度,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究中外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差异及实际效果。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外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有着共同特征,为了使提问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或便于回答,都对语言有着修饰的倾向。语音方面,语速慢、停顿多、连读和省略少;词汇方面,尽可能选择基础词汇;句法方面,句式结构完整、简短,简单句多,复合句少。通过分析,更多发现的是他们提问策略的差异和实际效果的不同。现总结如下:

1.提问量的分配不同

中国老师的话语约占课堂教学时间的50~70%,其中60~80%的话语用来提问;而外籍教师的话语约占课堂时间的30~40%,其中50~60%的话语用来提问。值得注意的是,年级越高中国老师的讲解越多,提问越少;而外籍教师的话语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提问的比例相对在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外籍教师教学内容不固定、选材广泛。高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能力低,师生间的配合障碍大,需要老师的多次讲解、提示。中国教师的教学内容紧扣教材,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重视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年级越高,教学内容越多、越难,中国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分配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减少。

2.提问方式的不同

中国老师的提问几乎是封闭式的,老师在问学生问题时,已经有了该问题的答案,提问只是为了核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性。外籍教师更喜欢开放式的提问,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提问是为了鼓励学生充分、真实、有效地表达自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下面是两段中外教师的课堂提问实录。

(1)中国教师的提问

T: From here we can know what Mike’s favorite food is?

S: Noodles and...

T: Noodles?Not exactly.

S: Hamburgers.

T: That’s right.

(2)外籍教师的提问

T: What good things do animals do? What bad things do animals do?

S1: Cow can make milk.

S2: We can eat beef everyday.

T: Good. A cow can make milk and beef for us. What bad things does a cow do?

S3:疯牛病,people ill.

T: Excellent. A cow can carry illness. All right, anybody else has any other ideas?

……

3.提问形式的选择不同

提问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Yes/No形式, Choice形式,Wh-形式,填空形式。中外教师提问形式的选择基本一致,但调查中发现中国老师更多地使用填空式提问。下面这段课堂实录说明了填空式提问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T: Look at Clark’s hair. Is it clean? Is it dirty? Is it tidy or untidy?

S: Dirty and untidy.

T: So dirty and untidy that he...

S:Haircut.

T:Oh,no, he is not at home now. What can he do with his hair at home?

S: Wash his hair.

T: Yes. He can wash it. He wants to wash his hair,so he needs what?

S:Shampoo.

T: That’s right, shampoo.

这是一段封闭式对话,中国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找到答案,不断地提供线索,学生只需添上空缺信息就可以。从表面看,似乎是成功的启发式教学,实质上减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量,削弱了学生使用目的语的动机。相比之下,外籍教师更看重语言的自然输出。

4.等待时间的长短不同

“时间等待”就是老师的问题提出以后和继续追问或叫另一位学生回答之前,停顿所需时间的总量。本调查测得中国老师的平均等待时间为2~4秒钟,而外籍教师为4~8秒。中国老师总是希望学生反应迅速,当一个学生不能回答,立即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甚至还未等学生开口,老师就已经将答案随口说了出来。上课环节清楚、节奏快、容量大,但是,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外籍教师在等待时很有耐心、热情,不但不催促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还用专注的目光和鼓励的微笑。

5.问题答案的寻求方式不同

问题答案的寻求方式就是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一般有四种方式:指定学生回答,学生集体回答,学生自愿回答,老师自我回答。中国老师的课堂,老师指定学生回答和老师自我回答的方式占绝大部分。为了节省时间,争取更多的机会做讲解或让学生做相关练习,中国教师倾向于指定学生回答和教师自我回答的方式。出发点固然很好,却大大降低了提问本身的意义,结果会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外籍老师经常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他们主要采取修饰问题的策略来降低问题的难度,在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时间的安排上考虑的不多,所以外籍教师的课堂往往显得轻松而舒缓,甚至混乱。外籍教师的提问方式及课堂组织形式是否完全适合我们的教学值得我们探讨。

6.问题答案的评价态度不同

中外教师听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后都做出评价,但评价的角度、态度、侧重点大不相同。中外教师不论听到怎样的答案,都会给出一个肯定的评价或表扬。但表扬之后的做法却截然不同:中国老师喜欢去寻找学生答案中的错误,并做纠正;外籍老师首先注意的是学生答案中的正确部分,通过重复学生答案的办法表示重视和欣赏,并在重复的过程中巧妙地予以改正和补充,有时还会让其他学生再重复一遍。对学生既有知识能力的培养,又有情感教育的落实。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外教师在课堂提问策略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上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外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一方面,中外教师所处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中国讲求以和为贵,谦虚、谨慎,反映到学习教育中,课堂上保持着以老师为中心;西方文化崇尚个性自由,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另一方面,中外教育的评价体系差异很大。我们往往进行一次终结性的测试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手段,而且主要测试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西方的教育评价侧重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感受,注重学生的发展。

二、启示

1.必须增加学生练习目的语的机会。封闭式和填空式的提问会减少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课堂上要控制老师话语的量,提高提问的质,增加学生练习目的语的机会。

2.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应该多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创造和谐气氛,诱发学生想象,唤醒学生的表现欲。真实感受的表达才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原动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正能力。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出错、不断纠正、不断进步的过程,老师的指正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正能力。学习能力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当语言发展还未达到一定阶段,一味地纠正错误是徒劳的,学生会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自行修正错误的。

4.激发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研究表明,教师若过分控制话题选择,话语的方向,交际的框架,学生就会承担过多的焦虑。而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学生愿意同他们的合作伙伴交流意见,即便在很多情况下还未来得及多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该如何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成为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次调查分析是本人针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探索,愿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上一篇: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下一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