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七年级几何证明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7-09 11:27:26

提高七年级几何证明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89-0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几何就是侧重研究空间形式。初中学生学好平面几何是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大学学习微分几何、空间解析几何的基础。要让初次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入好"几何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了解几何发展史,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

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每年都洪水泛滥,把两岸的土地淹没,人们无法辨认自己的田地,久而久之,人们利用测量与画图来测出土地的周界并计算面积,因而积累了大量的图形知识。后来希腊商人到埃及学会了测量与绘图知识,到公元前338年,希腊人欧几里得对这些知识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写出了一部关于几何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这就形成了一本完整的几何学。1607年,我国数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同学们学的几何课本就源于这部书。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19岁时就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形。1500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他们为几何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重视几何基础知识的教学

定义、公理、定理等几何知识是进行几何证明的理论依据,教学时应确保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弄清楚每个定理、公理的题设结论和推理过程,并要求学生熟记每个定义、公理、定理。只有大脑里储备了相关知识,要用时才能想起它们。

3.规范板书,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几何语言

3.1 几何语言就是几何这门学科的专用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学好几何语言除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弄清楚图形语言与文字、符号之间的联系,还应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文字、符合、图形三种语言互译的技能。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译成符合语言"AB∥CD ∠AEF=∠DFE"

图形为(如右图):

3.2 让学生明确证明的基本结构

_______( 。。。。。 )

_______( 。。。。。 )

其中""后的横线上写推理的"因",

""后的横线上写得出的"果",而" 。。。。。"是由因得到果的依据,即理由。

例1:如上图 AB∥CD (已知)

∠AEF=∠DF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为了让初学的同学们更快学会规范书写,老师板书过程时每一步都应写清楚依据,确保学生知道"前因后果"。

3.3 当一个"因"得出多个"果"时,只需写出一个""符号。

例2.如图所示,

AB∥CD (已知)

∠EAB=∠E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AD=∠CD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 几何命题的证明通常由多个推理组成,即含有多层因果关系。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从第二个推理开始常省略它的"因",因为这个"因"往往就是上一个推理的"果"。

例3.如图EF∥AD,∠1=∠2,求证:∠AGD+∠BAG=1800。

解:EF∥AD (已知)

∠2=∠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 (已知)

∠1=∠3 (等量代换)

AB∥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GD+∠BAG=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教会学生分析推理

让初学者觉得几何证明难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会写证明过程;二是不会分析题目,不知道哪个条件先用,得出什么结论。为了解决后面这个问题,我都教学生用"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所谓"分析法"就是由结果去探索使它成立的原因,即"执果索因"。这是完成几何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另一种常用方法叫"综合法","综合法"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即"由因导果"。当学生接触的几何题达一定数量,解题能力提升后,"综合法"学生自然会用。

例4.如图,在ABC中,CDAB于D, FGAB于G,ED∥BC,求证:∠1=∠2

分析:欲证∠1=∠2,观察图形可知,∠1与∠3是内错角,∠2与∠3是同位角,若它们分别相等,就可以等量代换得到∠1=∠2。而要有∠1=∠3,应先有ED∥BC(这是已知条件);要有∠2=∠3,应先有CD∥GF;要有CD∥GF,应先有CDAB,FGAB(这也是已知条件)。

这样问题得以解决。

将以上分析过程写成流程图如右图:

按流程图由下而上的顺序整理就得出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所示:

CDAB,FGAB (已知)

CD∥GF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D∥BC (已知)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等量代换)

总之,只要老师平时能按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学生能积极训练,要掌握好几何证明题就不再是难事。

上一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放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