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想法

时间:2022-07-09 05:14:2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想法

语文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写做的感悟语言能力的学科,构成语言、写做的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努力把课文讲深讲透,唯恐有遗漏;复习中更是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然而效果却不理想,许多学生仍然对应考中的阅读题目理解偏差,失分严重。许多教师对此一筹莫展,学生更是谈阅读色变。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培养出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对阅读更是缺乏兴趣。古人对此曾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带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的这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重要性。我在此根据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一点体会。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多做题,少读书,恐怕是应试教育时期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一种源于“实用主义”现象。何况和图声兼备电视、电脑比起来,读书就更枯燥了。可是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书,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的兴奋点,让语言积累丰厚起来,让语感丰富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所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陶渊明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了。李白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中写道:“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从这些诗句中间,可以看出,李白读书过程中是如何认真投入的。“掩卷而笑”也罢,“欣然忘食”也罢,这都是因喜欢读书而在读书中获得的快乐。学生如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才会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可以朗读读出感情,可以默读细细品位。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为了使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我指导学生反复分角色表情朗读人物语言,学生在愉悦的阅读学习中充分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诵读课本,其意仍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因此,课内的教读只是抛砖引玉,要真正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给学生讲相关 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去读好书。学习《蒲柳人家》,讲物质贫穷、地位低下的简爱如何活的有尊严,引导学生读这部名著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学习《智取生辰纲》,适逢电视台播出的新版《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学生们也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和学生一起读《水浒传》,谈谈一百零八将,学生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教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读书,学生才会与作者心灵碰撞,与人物的情感交融。阅读中组织对话,引领学生发挥想象走进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作者行文中的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匠心独具,学生才会理解。当学生发现书中的描写更细腻,语言更深刻,读后回味更无穷时,他的阅读兴趣已经很浓厚了。

二、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要有良好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他把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放在颇重要的地位,他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就是培养习惯。”他又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是自能读书的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成为他们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行为定势。这无疑会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如果只是学生读,老师讲,长此下去,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分析中形成了一种对教师依赖的习惯,如果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阅读,他们读不懂了。对此,人们往往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所以尽量加大阅读训练量。殊不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良好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这种习惯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只听不思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己品悟,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叶圣陶说得好:“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习惯,培养真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决不是只简单地培养读课本的习惯,而是要培养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底子的阅读习惯。阅读不单是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更是立德、审美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离不开适合读书的环境。我们教师最能发挥作用的是在校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要想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自身先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依据身份优势,号召学生拿出自己的藏书和大家分享,在班级内部或所教班级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建立“读书角”,便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举办一些朗诵会、故事会、名言警句解读、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机会,自然会对读书产生兴趣,从而养成勤读书的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需教师长期严格要求,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能做到如下几点:

1.边读边思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能够使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2.质疑问难的习惯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起点,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就有发现。创新源于置疑。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工具书,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学生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既养成了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

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学习习惯,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使学生形成习惯。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可由教师指定读书篇目,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