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03 05:10:0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运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叫做“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学习效率 培养激发 学习兴趣

一、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投影片、录音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开始出示小明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投影片,让学生说说每幅图是什么时间他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子被三幅彩图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看一段录像,时针娃娃和分针娃娃的对话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感知。“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学生用钟面学具,通过自己数一数(数大格.小格)、算一算、比一比……亲自从活动中体验1时、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我又出示一张投影片:了解我国1分钟的生产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可贵,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接下来我放了一段一分钟的音乐,学生做课间操,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

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面学具,通过自己拔时,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全体学生动手摆,利用投影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接着我问: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学生通过摆O和利用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谁和谁比,谁是一倍数,克服逆向思维的困难。

三、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许多教师感到讲义教材中练习多,课时少

利用了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数学“两步应用题”时,例题学完之后,还有“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就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了,我就设计了一张复合投影片,在例1的基础上改动第三个条件,线段图也只改变表示红花的长度,让学生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在三题比较中,掌握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课堂巩固练习中我补充了下面这题(投影片出示):

妈妈买来10个苹果,8个梨,买的桃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多2个,妈妈买来多少个桃?

(1)10+8=18 个

18-2=16 个

(2)10+8=18 个

18×2=36 个

(3)10+8=18 个

18+2=20 个

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算式,接着问:要选第(1)组算式条件该怎样改?要选第(2)组算式题里的条件该怎样改?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进行一题多练,即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我让每个学生从信封里拿出字条,自己选择不同的条件和问题拼出完整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出来,鼓励学生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学生在动手拼应用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也改变了以往练习时只一味做题的弊端,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亟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媒体进入教学课堂,以发挥计算机媒体的“特有功能”。

(1)“闪烁”提示,引发思维“闪烁”。

在制作计算机课件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闪烁”几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几下“闪烁”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一般。“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角的认识”中有这样的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这几下“闪烁”,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隐去实物,抽取本质。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例如:教“角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动态演示,加深理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应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实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时下教育最紧缺的是什么人 下一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