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公信力缺失原因及其提高措施探讨

时间:2022-07-08 04:16:38

摘 要 近阶段,媒体从一开始的挖掘受众“注意力”然后着手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已慢慢转向打造媒体的“传播力”。但是近几年,新闻出现了公信力危机。而在媒体迅速发展,社会转型期,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性更得到凸显。通过探讨媒介公信力对媒介自身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目前媒体发展现状及媒体传播受众对媒体发展的要求,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媒介公信力的方法。

关键词 媒体;公信力;缺失;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146-02

0 引言

受众的信任程度,或者说手中愿意相信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公信力,即媒体给受众提供的信息,让受众通过自己判断,能够分别信息的真实与否、客观准确等[1]。每一个新闻人有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坚持新闻职业操守,重新塑立并结合时展和受众需求,不断充实完善媒体公信力的核心价值,坚守媒体公信力的道德岗位,坚持媒体公信力的基本准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只有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媒体传播才能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刘奇葆在人民日报调研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要以十精神,作为媒体学习宣传及贯彻的主线,要做到导向正确、报道创新等。为切实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及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2]

1 什么是公信力

如果从媒介与公众的关系入手,那么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及其信任程度就构成了媒体公信力的综合标准。既是衡量媒体影响的指标,又是构成媒体品牌的重要因素。是媒体想要立足的根本和用以竞争的有效手段,如果从媒体失信后造成的弊端来看:在这个信息网四通八达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竞争压力下,媒体的纽带作用一旦受损,那么直接造成的就是媒介公信力的下降。本文从研究媒介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出发,通过探讨媒介发展的基本现状,根据媒体发展条件,提出媒体公信力提高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为我国新闻媒体的改革提供理论知识的支持。

2 公信力缺失原因

现在,受众选择新闻,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新闻媒介,受众接受信息并选择媒介的关键就是,通过判断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培养起来的对媒介的信任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公信力。媒体的社会功能想要更好的发挥和呈现,只有在其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并逐步提高公信力。

2.1 为迎合受重口味报道庸俗新闻

新闻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到的新闻大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邻里矛盾纠纷、家庭闹剧等。虽然这样的新闻生活化、平常化,迎合观众兴趣,有看点,但这些只是个别个体的特殊表现,没有意识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通常都会使受众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新闻媒体不改变新闻采访报道的方向和思路,在长期接触不到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后,将直接导致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直接表现就是受众群不断萎缩。

2.2 媒体自我设定角色任意批评

由于媒体的渠道广、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我国相关部门在媒体舆论监督的压力下下,确实为不少老百姓解决了生活问题,却给老百姓造成了一种错误观点,那就是有需要找媒体比找警察更有效,因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一旦经过媒体曝光,那么想要继续生存发展,将是很困难的事了。当然,很多记者往往不是为了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而是片面的追求新闻报道,他们充当着新闻事件的裁判,主观的进行新闻判断及报道,最终直接造成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公众开始怀疑媒体的公信力,直接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

2.3 媒体新闻人自我素质低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新闻媒体机构急需大量的新闻工作者,于是降低门槛,造成大量的新闻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新闻技能和相应的职业素养。这是目前新闻报道频频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由于大量新闻媒体人素质不健全,才导致了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的出现。但是,这不是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关键还是由于价值观导向错误、片面追求新闻、刻意制造虚假新闻、随意炒作或恶意散布等。并且,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大窗口,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新闻都可以被记录并通过网络,连接手机、电脑等传播媒介到达受众手中。也就是说,社会公众既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也是新闻事件的消费者,在庞大的社会公众的带动下,新闻得到了新时期的新发展,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3 如何提高公信力

3.1 不断强化新闻媒介权威性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不同的观念意识、不同的文化态度、不同的价值观取向以及不同的道德标准下,人与人之间普遍出现了信任危机,何况是人与媒介之间。再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新闻都可以被记录并通过网络,连接手机、电脑等传播媒介到达受众手中。社会公众既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也是新闻事件的消费者,受众知道自己记录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否,但是无法判断接受的信息的真实性与否,最终导致信息的真实性直接饱受质疑。

3.2 不断提升信息质量

媒体想要提高公信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优化信息产品。所谓新闻报道就是把新闻信息传输到接受者那里,也就是我们说的受众,在这个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就是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媒介只有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信誉度和权威性,才能在社会和公众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3.3 不断淡化企业利润,逐步提高媒介功能

新闻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就是销售与消费的关系,由于新闻媒介也是一种企业实体,存在资金的积累和利润的获取,所以新闻媒介只有把消费者也就是新闻媒介的受众,发展成我们所说的“常客”或“回头客”引吸受众多次消费。才能不断地获得经济利益,得到最充分的资金积累。所以媒体一旦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利润,往往就会忽视受众的需求,从而忽略了受众的信任度,直接造成受众的流失。所以说,从长远来看,媒体的公信力固然比利润更加重要。

3.4 强化新闻人的自律意识,提高媒体传播公信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机构,就必需做到对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的自我限制和约束。任何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新闻自律意识,要加强新闻自律意识,就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只有不断深入调查,研究论证,才能做到客观准确、真是全面的进行新闻报道,也只有把新闻视作自己的生命,才能抵制名利的诱惑,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和自我消极心理。

4 结论

新闻事业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大背景下,媒介公信力已然出现了诸多弊端.新闻媒介依靠公信力和受众联系在一起,伴随着虚假新闻、有偿新闻、虚假广告、煽情主义倾向等新闻的出现,受众不再因简单的接受信息而对媒介产生信赖。根本原因就是内容的不真实,信息只有真实客观全面公正,才能在报道中得到受众的信任,尊重才会慢慢形成。当然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导向正确,导向正确了,才能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舆论监督,才能更好提高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李立.提升媒体公信力的必要性及方法[J].新闻世界,2012(10).

[2]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刘奇葆在人民日报调研 强调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的构建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新生命力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