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时间:2022-07-05 12:59:18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1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两院多位院士评选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9次,在科技界颇具影响力。本刊记者采访业内权威专家,揭开这些“上天入地”尖端科技的面纱,每一项其实都与大众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20米深海,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蛟龙”号7000米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载人到 达全球 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点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

载人潜水器是人类直接进入深海作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尽管现在深海探索有种种办法,比如“水下机器人”可以完成许多任务,但是科学家亲临海底的考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2012年的蛟龙潜水无疑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件大事。如今,能源匮乏是个大问题,深埋海底的可燃冰被视为石油、天然气最佳的替代能源。中国曾利用从外国租借的钻探船获得可燃冰样品,而“蛟龙号”的深潜能力是获取可燃冰的利器。

“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2012年6月16日,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在13天的太空旅行中,刘洋和同伴完成了“神九”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手动交会对接,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点评: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

虽然太空很遥远,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很多都得益于太空探索。比如手机,最早就是基于人类登月的需要才创造出来的。当年美国实施登月计划,在航天事业的带动下,美国的科技与国力一下子与前苏联拉开了距离。如今我国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必然带动其他领域的进步。

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运营

2012年12月1日,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我国目前在高纬度严寒地区设计的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建成运营的高速铁路。突破了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道岔融雪等国际公认的三大技术难题。

点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

哈大高铁是我国高寒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铁干线,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新建高寒高速铁路。我国已经掌握了在高寒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已解决了路基“冻胀”控制技术难题,形成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哈大高铁开通运营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不仅东三省主要城市间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同时,高铁开通还将会释放东北地区铁路货运能力,大大缓解目前哈大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

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

2012年2月6日,国防科工委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目前除中国外,还没有其他国家获得和过优于7米分辨率、100% 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影像图,这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成果。

点评: 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严俊

全月图是基础性的数据,所有的其他的研究一般都要以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是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分辨率越高,能看到的撞击坑就越多,这样就可能提供更精细的结果。

在未来登月计划中,我们还可以依据7米分辨率全月图所提供的全面、精细、可靠的地形地貌数据,为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以及载人登月优选着陆区。

首台国产

CPU千万亿次高效能

计算机系统通过验收

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被称为“计算机的心脏”。全部以中国“心脏”构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神威蓝光”于去年9月11日通过验收。测试中,它在全过程9个多小时内没有发生一次故障,整个系统的峰值运算速度为1.07千万亿次,比20万台普通笔记本同时运算还要快;其存储容量为2000万亿字节,相当于6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

??据介绍,这台超级计算机共有8704个CPU,全部采用自主设计生产的申威1600处理器。它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点评: 中科院软件所教授张云泉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在此方面全国产化的独立自主也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系统已经可以走出国门,向其他国家出口。目前,神威蓝光主要会应用在海洋科学、新药研制、气象预报、金融分析、工业仿真等领域中的一些重点课题。

戊肝疫苗研制成功

中国是戊肝高流行区,但公众对戊肝的了解、认识程度却比较低,戊肝的危害性被严重低估。2012年上半年,戊肝发病率首次超过甲肝,成为我国急性流行性肝炎中的最大杀手。如今,这一杀手有了克星。2012年底,中国原创研发生产的戊肝疫苗“益可宁”实现商品化上市。这是当今世界首支可以直接造福于全人类的戊肝疫苗。

点评: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

戊肝疫苗经过11万健康志愿者参加Ⅲ期临床试验验证,3针免疫后1年保护率可达100%,且疫苗安全性良好。该疫苗的上市首次提供了有效的戊肝预防工具,还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独创出与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并行的第四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路径。

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研制成功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

点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谭永华

新一代大推动力火箭将于2014年首飞。它的研制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为了解决高低温、高压、强氧化、高转速、大功率等问题,数十种新材料被发明,包括高强度耐氧化的不锈钢、高温合金、纳米涂层、镀层、橡胶等。液体火箭发动机也将由现在的一次性使用变为重复使用,更进一步降低了进入太空的成本,使得普通百姓进入太空旅游的可能性变得更高。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小组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亮度、高纯度量子纠缠源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随后,他们利用八光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取得了可扩展容错性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成果以长文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点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刘乃乐

量子信息应用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前者已经开始实用化了,比如在北京等地即将铺设量子通信网络,而10年前它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完全看不到实用化的前景。相似的,量子计算目前就像10年前的量子通信,尚难预言前景。

量子计算机要走向实用,需要建立一个很大的量子网络,需要很多粒子纠缠起来。目前无论是国际上最多的十几个粒子纠缠,还是中国研究人员进行的八光子纠缠,都远远不足以完成实用化量子计算的任务,今后能在哪一个物理系统中建立大规模量子网络还难以确定。这就像传统计算机发明之初,虽然已有原理,但是不知道使用什么材料制作,后来才渐渐由半导体演变而来。不过,一旦突破瓶颈,量子计算机的速度是令人咋舌的,传统电脑用100万年才能解决的事,量子计算机几分钟就能搞定。

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2012年3月8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 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点评: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曹俊

中微子不带电,不会被物质阻挡,不会被磁场偏转,不会与宇宙背景辐射相互作用,所以用它作探针,可以直达宇宙深处或地心深处,在天文和地质方面有广泛用途。

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建成

2012年10月28日,总体性能名列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松江佘山基地落成。该射电望远镜高70米、重2700吨,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波段最全的一台全方位可动的高性能的射电望远镜。

点评:65米射电望远镜设计师杜彪

未来,它将在射电天文、天文地球动力学和空间科学等多种学科中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主力,将执行探月工程三期以及我国未来月球和火星探测等各项深空探测任务,同时用于射电天文观测等多项科学研究。

上一篇:心梗盯上年轻人和女性 下一篇:IPv6最新发展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