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浅谈

时间:2022-07-05 09:33:17

高效阅读浅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要说:“阅读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取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将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

一、走进文本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2、精心设计,灵活教学。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二、激发兴趣

1、创设阅读情境,提起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阅读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形式有:(1)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2)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3)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4)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

3、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阅读之前,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究文本。

(1)创设和谐的阅读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三、阅读评价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阅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阅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每一位朗读者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如“你声情并茂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视听盛宴,你真不错。”、“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了这古老的金字塔上。”、“你这儿读得不错,如果你把这个词读得再扬一些那就更了不起了”之类的评价语言。在评价优点时,捎上不足。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爱上阅读,进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因此,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师的严峻考验,愿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

上一篇:基于广告设计的色彩应用分析 下一篇:流行歌曲美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