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体会

时间:2022-07-05 05:48:24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有效性;钻研;创设情境;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91―01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驾驭语文的能力以及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务必深入钻研课本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能否做到与课本有机结合,演绎课本内涵,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真正的高效,这就要看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了。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必须先钻研、理解教材,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选取适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本,更奢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笔者执教了多年的语文,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要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再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对一些难以把握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笔者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课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笔者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由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在语言文字上。因此,教师务必要深入钻研教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如,在教学《太阳》时,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也毫无顾虑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正文的学习,课堂氛围良好,教学效果大大地增强了。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演绎、类比推理,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以及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等。尤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内容以色彩艳丽的画面、形象逼真的动画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配上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跟随着问题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会更深刻。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此文以桂林山水秀丽景色的描写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眩文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秀丽风光。开始阅读课文前,笔者就让学生想象文中的画面,然后举手发言讨论。学生读完后,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同时配上深情的音乐,学生陶醉在美景之中,如痴如醉,体会到作者文中说的那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直观思维占主导,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个温情的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搞笑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等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教师。由此可见,教学过程的设计尤为重要,单纯的内容生动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各尽其能、各抒己见,能表现自我。例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笔者首先组织学生自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其中的意思。这样,在教师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轻松掌握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平时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教学才能行之有效。编辑:张慧敏

上一篇: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