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研究生导师的启示

时间:2022-07-05 02:53:49

中国最早研究生导师的启示

[摘 要]“谁是中国最早的研究生导师”这一问题值得追问。从孔子的教育实践看,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所必备的条件是具有渊博的学问、热爱学生的情怀、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中国 研究生 导师 孔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47-02

谁是中国最早的研究生导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孔子所教育的学生是‘研究生’;而这位‘至圣先师’在这个‘讲学团体’中充当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角色”。“孔子及其教育对象的许多特征,都基本上符合或类似现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点,而它与普通教育则是很不相同的”。[1]的确,孔子教授的学生有老有少,年龄差距很大,来源多样;学习方式有“在职的”,有“全日制的”;学生学习年限也有长有短;孔子教学没有固定教材,教学方式基本上是问答式的或是和学生一起探讨的研究式的;孔子还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深入社会“考查调研”或参与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开展“社会服务”。这些倒也和今天的研究生教育有些类似。

假如说孔子是中国最早的研究生导师,这位“导师”显然是非常优秀的。一方面,他培养了大批学生(据载多达三千人),而且其中有名有姓的贤者达七十二人。在今天看来,应该算是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对他的无比爱戴也是很好的证明。如孔子在蒲地被围,贵族出身的学生公良孺勃然怒曰:“我曾经跟从孔子在匡地受困,今又在此被围,我宁斗而死,也要保卫夫子!”(《史记·孔子世家》)正由于公良孺等学生舍命冲杀,蒲人要求讲和。孔子死后,学生们在孔子墓旁搭起草房,守丧三年,分别时都痛哭难舍。子贡不忍离开,独自又守了三年,可见学生对老师情感之深。

那么,孔子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呢?今天的研究生导师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借鉴呢?孔子所具备的渊博的学问、热爱学生的情怀、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孔子学问渊博,在生前就很有名,被当时的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一部《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深邃内涵,为历代人所推崇。孔子还较为系统地整理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典籍,是中国早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深厚的学术造诣,首先源于他重视学习。他说“学则不固”,意思是只有学习了,才不会保守,才会不断地开拓进取。二是来自于孔子的好学。孔子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十有五而志于学”, “学而不厌”,有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决心。孔子对自己好学的这一优点充满自信。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三是孔子善于学习。孔子主张学思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学无常师,“不耻下问”,善于向他人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是孔子坚持终身学习。他要子路对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师“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就是说孔子一直到老还发愤学习。五是孔子学风严谨。孔子曾向子路说道:“仲由啊,你知道什么是教育么?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知道。一个教育者是应该这样的啊。”[2]他编写《春秋》“千锤百炼,一字不苟,连擅长文学的弟子子游、子夏也不能参与什么意见,甚至不能动一字。他重视到如此地步,曾说:“后代人知道我孔丘的,将因为这部《春秋》;后代人责骂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部《春秋》。”[3]孔子把学术成果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来珍视和对待。

孔子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孔子爱学生,首先是尊重学生。“孔子和人们谈话的时候,总是尊重别人意见的,就是对弟子也是如此。”[4]其次是孔子对学生很真诚。他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没有任何隐瞒的。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论语·述而》)三是孔子为了学生能认真地付出。他说:“爱学生,能够不为他劳苦吗?忠于他们,能够不给他们教诲吗?”(《论语·宪问》)四是孔子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孔子有个很优秀的学生叫伯牛,恰恰得了一种在当时看来只有很坏的人、遭报应的人才会得的病(后有人考证为麻风病),一般人都避之不及。孔子还是去看望了他,非常难过地叹息说:“难得活了,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论语·雍也》)颜回死,孔子连呼:“噫,老天要了我的命了,老天要了我的命了!”(《论语·先进》)真挚的情感跃然纸上。当然,孔子热爱学生并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弟子有学习松懈的,他就加以批评。宰我白天睡懒觉,孔子就说:“烂木头上是不能刻上什么的,烂土墙是不能画上什么的,我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办法!”[5]即便是这样的批评,也像是一位老爷爷在骂自己的小孙子,一副因为爱而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孔子对学生是发自内心地有真感情,和学生亦师亦友,情同父子。这也是孔子“以仁为本”思想的真实写照吧。

孔子精通教学。教学需要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优缺点相应的进行分类培养。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6]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7]孔子重视教学相长。子夏问:“‘有酒窝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问:“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说:“是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子夏的理解对他有启发,便大加赞赏。孔子善于教学,所以他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也就易于为学生所吸收。颜回曾赞美地感叹说:“夫子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琢磨,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多方面的知识,又用一定的规范制度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论语·子罕》)

孔子还非常富有魅力。魅力是一个人学识、能力、品格、爱心、作风等综合因素凝聚而成的人格力量。孔子主张人要全面发展,“君子不器”。其本人即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对诗歌、音乐、文学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体育也很好。他是一位学者、教师,也当过官,同时“多能鄙事”。孔子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在个人生活上,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晚年丧子;在政治道路上也基本是失意的,他受到过不同人的讥讽和打压,曾被监视、拘留,遭受过迫害,面临过生命危险。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也没有改变他的志向。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旷达、积极进取的心态,甚至不时地幽默一下。有一次,孔子听了颜回关于理想和现实的一段话,很高兴,笑着说:“就是这个话啊。姓颜的小伙子,如果你有了钱,我愿意给你管账呐!”[8]他很有同情心,也很有人情味。他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宽恕。他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去埋起来,并告诉他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把狗盖上吧,别叫他脑袋露着啊!”[9]他“对于老朋友,每每一直保持着友情。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也不肯轻易绝交。”[10]他追求“义”,践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守死善道”,宁可死了也要坚持自己的人生正途。他重视自我修养,主张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一切无不为孔子增添了无穷的人格魅力,大大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这就是孔子——一个博学智慧、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心系天下、乐观进取、善良温厚、成就卓著、独具魅力的既似圣人又似普通人的中国最早研究生导师!作为中国教育的开山鼻祖,他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上述的四个方面只是沧海一粟吧。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抗生.孔子与研究生教育[J].江苏高教,2000(5):67.

[2][5]李长之.孔子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92.

[3] 李长之.孔子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99.

[4] 李长之.孔子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34.

[6] 李长之.孔子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293.

[7] 李长之.孔子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90.

[8] 李长之.孔子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71.

[9][10]李长之.孔子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20.

[11] 夏雨.关于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5):27.

上一篇:医学生廉洁意识与廉洁行为调查分析 下一篇: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