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时间:2022-07-05 01:15:44

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摘 要] 为探索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对从事体育舞蹈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探讨了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运动损伤 原因 防治

1.研究目的

体育舞蹈通常称国际舞蹈或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际舞。是一项新兴的融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是融舞蹈艺术于体育健身为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要达到美感呈现、情感表达以及内心世界的体现,就要求体育舞蹈选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磨练与雕琢,才能达到技艺超群、形神兼备的审美意境。由体育舞蹈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引发的运动损伤常常与体育舞蹈选手相伴而行,是困扰体育舞蹈选手的难题。

2.研究方法

对体育舞蹈选手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找到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产生的机制与防治措施,

3.资料统计、分析

本校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54名本科在校生,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时间1―3年。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有47人次,占总人数的87%,受伤次数累计达119人次,平均每人患病2.5次。常见损伤部位见表1。损伤性质;急性损伤6%,慢性损伤94%。损伤组织;多表现为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韧带、肌肉、肌腱、滑膜囊的损伤,软组织损伤占90%以上。损伤程度;多为轻、中度损伤,重度损伤少见。

从统计资料分析看,体育舞蹈选手用于支撑、平衡、稳定的部位损伤发生的机率较高,尤以足、踝部关节韧带,膝关节,腰背部肌肉等处明显,三处损伤占总次数的87%,其中急性损伤仅占总人次的6%,绝大多数损伤都是慢性、积累性损伤,这与体育舞蹈专业旋转、跳跃、复杂多变的舞姿造型多集中体现在腰胯、下肢,且在长期磨练与雕琢中为掌握和巩固动作必须不懈的训练有关。

4.讨论

4.1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4.1.1 思想上重视不够。学生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平时不注意预防,缺乏运动保健常识,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致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4.1.2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减少肌肉的粘滞性,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4.1.3 训练负荷过大。在安排训练时没有考虑到训练者的生理特点,训练负荷超过训练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荷量;或训练方法单一,造成局部负荷过大,引起局部肌肉、肌腱微细损伤的积累,发生慢性损伤。

4.1.4 身体功能状况和心理状况不良。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的力量性、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映较迟钝,此时参加训练或练习较难动作时就可能发生损伤。

4.2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治疗

祖国医学的推拿手法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疗效显著,是治疗软组织运动损伤的重要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4.2.1 推拿手法的选用原则。对急性损伤有出血肿胀者,应立即冷敷、包扎固定、制动、休息,宜在伤后24―48小时后再进行推拿手法。选择手法宜轻,不宜重,或采用轻-重-轻的原则;对慢性损伤手法宜重,不宜轻,较重的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解除痉挛,软坚散结的作用,常用推、按、滚、板、弹、拔等手法治疗。

4.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严重损伤或全身反应严重的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同时,可内服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并结合制动患肢、卧床休息等措施,以改善局部功能状况,促进损伤部位的早日康复。

4.3 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预防

4.3.1 遵守科学的训练原则。在训练中要根据技术水平制定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要广泛易行,不仅要包括各项专项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全面的身体训练,防止身体局部出现过度疲劳和劳损。

4.3.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肌有粘滞性的特点,粘滞性对肌肉的工作产生阻力,影响肌肉力量、伸展性的发挥。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减少肌肉运动损伤的发生。

4.3.3严格控制运动量极限。人的运动量有一定的极限,每一个人的运动量极限都不相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运动量也不相同,因此在训练中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注意大、中、小运动量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分别对待。训练中根据其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训练量,切忌急于求成、贪多求全,避免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

4.3.4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训练。有针对性的加强易损伤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功能是预防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4.3.5训练后要做整理运动。大运动量训练后肌肉、关节、韧带等软组织会出现疲劳及收缩反射,长时间的收缩反射会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挛缩。为避免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挛缩,保持关节灵活和肌肉柔韧性,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拉伸脊柱和下肢,即静力牵张(拉伸)练习。静力牵张(拉伸)练习对消除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肌肉疲劳及收缩反射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还可起到发展肌肉柔韧性,预防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发生的作用。

5.结论

5.1 体育舞蹈选手用于支撑、平衡、稳定的部位损伤发生的机率较高,尤以足、踝部关节韧带,膝关节,腰背部肌肉等处明显。

5.2 为减少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要加强思想、安全教育;遵守科学的训练原则;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严格控制运动量极限;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训练;并在训练后加做整理运动。

5.3 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医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重要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王维刚.舞蹈保健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秦晓松.国际体育舞蹈选手过度疲劳的预防与恢复[J].体育与科学,1999.6.30..

[5]范炳华.运动损伤与运动推拿的临床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2.38.

[6]司徒炳坤.论体育舞蹈的价值[J].体育学刊,1997.2.89.

作者简介:

寇建民(1960―),男,河南开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下一篇:试论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