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聚焦治疗变应性鼻炎

时间:2022-07-04 01:49:26

超声聚焦治疗变应性鼻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①超声能量聚集在黏膜下层,引起焦点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或变性,降低其对于炎症介质刺激的反应性;②神经纤维末稍受破坏后,将阻断部分神经反射的冲动传导,阻断喷嚏反射的发生,同时受神经纤维支配的腺体也部分受破坏,腺体分泌功能下降;③血管组织受到破坏后,将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扩张减轻,血浆渗出减少,组织水肿减轻,黏膜肿胀减轻,鼻塞症状减轻;④腺体组织受到破坏,腺体数量减少,其支配神经受炎症介质或神经多肽的刺激时,腺体分泌功能下降,从而鼻涕症状得到控制;⑤黏膜下组织凝固性坏死后,在局部激发炎症过程,坏死组织的吸收将获得鼻甲组织减容的效应,患者鼻塞症状将得以改善;⑥超声波能直接破坏黏膜下层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或者使之完全脱颗粒,相当于免疫治疗。疗效评定依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

适应证:①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16~65岁,能遵医嘱者可放宽至10岁;③对药物、免疫治疗无效或不愿采用者;④愿意接受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者。

禁忌证:①合并急、慢性鼻-鼻窦炎;②合并重度鼻中隔偏曲、鼻息肉;③合并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④近期准备生育或出于孕期、哺乳期;⑤严重肝、肾功能不良;⑥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半卧或坐位。麻醉:①1%或2%的卡因(+1‰肾上腺素)。②1%或2%的卡因+中枢镇痛药(芬太尼、度冷丁或氯胺酮)。治疗部位为:下鼻甲;下鼻甲上缘、内侧面和下缘②鼻中隔:前上1/3,筛前神经走行区。治疗强度:Ⅲ档。治疗速度:2mm/秒(鼻中隔4mm/秒)。扫描轨迹间隔:2~4毫米。治疗总剂量:600秒;单侧下鼻甲治疗时间:200~250秒;单侧鼻中隔治疗时间:20秒左右;视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鼻甲黏膜增生肥厚情况,增加或减少总治疗剂量。

术后注意事项:治疗结束后数小时内,患者出现鼻塞,同时鼻分泌物增多加重鼻塞(100%);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列牙异常感觉,不影响进食和言语;7日左右消失;可能出现鼻周(鼻根)皮肤轻度肿胀,不影响社会交往,一周内消退;鼻干,无嗅觉改变,无出血,无结痂;薄荷油滴鼻液可缓解。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①鼻出血:局部黏膜超声能量投放过量,可能导致黏膜坏死,迟发鼻出血;②鼻中隔穿孔:治疗鼻中隔时剂量偏大,双侧治疗扫描轨迹平面重叠所致。术中应注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头透声窗严密贴合治疗部位鼻黏膜,治疗中避免治疗头在黏膜局部停留时间超过2秒,严格控制扫描速度及相邻扫描轨迹间隔。

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①机械效应:生物组织在超声作用下产生弹性振动,破坏鼻腔内副交感神经及腺体;②热效应:由于生物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特性,使部分超声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组织温度的升高,破坏鼻腔内副交感神经及腺体;③空化效应:在含水量较大的生物组织中或液体里,产生大量的微气泡(即空化核),减小鼻甲容积,改善鼻腔通气。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靶点是鼻黏膜下层过度反应的血管、神经、腺体及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聚焦超声技术是将体外发射的超声波聚焦到体内病变组织(治疗靶点),通过超声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达到治疗目的。聚焦超声在非治疗部位的能量不足以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2]。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安全、有效、易行的特点;且方向性好、组织穿透性强、定位精确。作为非侵入性治疗方法,聚焦超声治疗在费用、住院时间、鼻腔正常结构和功能保留以及长期有效性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

2 朱瑾.变应性鼻炎治疗新技术:聚焦超声治疗[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6,21(1):26.

上一篇:浅论手足口病防治的困难\问题和策略 下一篇: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