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高原期”现象及对策

时间:2022-07-02 03:19:00

音乐教学中的“高原期”现象及对策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提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体而言,音乐课堂变得更自由、更灵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教学出现了“高原期”现象,课堂开始被那些为迎合课改而进行的、与课改精神貌合神离的形式所左右。

一、讨论=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在学生对音乐活动有兴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性学习。在课堂上,由老师提供讨论的焦点,让学生围绕音乐形象自由展开讨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形成更清晰、生动、丰满的印象。于是有的老师为了突出合作性探究这一环节,将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或没必要讨论的问题,刻意安排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回答,却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这些讨论很大一部分是纯粹表面上的,为讨论而讨论,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

对策:精心设计中直击音乐性

音乐教学的合作性探究学习中,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及针对性,有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进行探究、实践。如共同创编小品剧、小歌舞等,时间可定在一周或一个月内完成,以使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事先布置搜集一些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分类汇总,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取舍。同时在教师的巡回指导下请学生用精练的语言作总结回答。这样既可以避免目的性不强的讨论所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又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学习并积极参与讨论。而在课堂内的讨论则必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讨论中突出主题、深化主题,那种可有可无的讨论则要果断取消。

二、拼盘=学科综合

新课改强调学科综合,强调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综合起来以丰富音乐课程,拓宽学科视野,拓宽教育途径,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接受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纷纷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借鉴现代教学媒体,音乐教学的内容与空间得到大大的扩展,美术、戏剧、电影艺术、书法、语文、历史、地理等都搬进了音乐课堂,这确实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阔,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于是有的音乐教师又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一节课所涵盖的内容越广,所涉及的学科越多,甚至是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具越多,就越能显示出教师思路的新颖和教学的水平。

现在很多教师都会在音乐课中综合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很多材料,并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习,这就是所谓教材的整合,它是近几年音乐教师在教材拓展时普遍运用的方法。当前有许多教师会不假思索地把本身没有特殊联系的材料随意地组合起来,有些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类似于地理课、历史课、语文课、美术课等。如有的老师在上《我的家在日喀则》这一课时,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让学生了解藏族风土人情上:藏族有哪些风俗礼仪,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有多高,藏族服饰有哪些特点等。整堂课类似于地理课、社会课,而让学生感悟、体验与欣赏音乐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样的综合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吗?

对策:综合舍弃中体现音乐性

音乐课应突出音乐性。音乐课程的综合应以音乐文化为主线。要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的音乐性特点,综合不同材料,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理解、感受、体验音乐服务。同样是介绍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如果让学生边欣赏《我的家在日喀则》,边观看一些的简介图片,或让学生换上藏族的简单服饰,随着《我的家在日喀则》的音乐,跟老师学跳几个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动作,或让学生拿着自制的小鼓随音乐的特色节奏敲一敲、唱一唱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三、创编歌词=音乐创新

《音乐课程标准》这样阐述:“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标强调每位音乐教师都必须有创造性地教学,追求音乐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教师虽然极力地想让自己的教学更具创新精神,想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个性化,但由于缺乏对创新精神深层次的理解,只是很牵强地将最新的音乐理念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观念与内容缺乏内在的融合渗透,只是外在的机械重组,所以往往显得比较被动、单一。

新课改后,许多教师为了突出课标中的创新,往往在教学中设计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环节。特别是受一些优秀课例的影响,许多老师都模仿设计了歌词创编,似乎音乐课中的创新只有创编歌词这一形式,而对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创编却很少问津。这使许多低中年级的学生感觉有困难,有的甚至逐步对音乐丧失信心和兴趣。一堂课下来,相当一部分学生既没有学会准确演唱歌曲,也没能按老师的要求创编出令人满意的歌词。即使创编出了歌词也显得牵强附会,且在演唱时要么曲不成调,要么以点盖面。

对策:灵活多变中不离音乐性

一位专家说得好:“教师使用教材如同捏橡皮泥,你可以捏成这样,他可以捏成那样。”这就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在一首歌曲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创编歌词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也可以从节奏、力度、速度、合唱等入手进行二度创作。如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衬词“阿哩哩”加上简单的旋律,别出心裁地将歌曲创编成二声部合唱曲。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美妙和声的同时提高欣赏能力。在教学《闪烁的小星星》一课时,可以从速度、节奏着手,把歌曲的节奏创编成不同节拍进行演唱,从而演绎出跳舞的小星星、运动的小星星、梦中的小星星等不同的形象,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节奏、速度和力度来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

创编成3/4拍演唱跳舞的小星星:

3/4 1—1 | 5—5 | 6—6 | 5— — |……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

或创编成2/4拍演唱运动的小星星:

2/4 1 1 5 5 | 6 6 5 5 |……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 呀

或创编成梦中的小星星进行演唱:

4/4 1—1— | 5—5— | 6—6— | 5— — — | ……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

当然,创新还有其他方式,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意境画上一幅画或给歌曲增添语气词,以帮助理解乐曲、表现乐曲,也可以让学生为歌曲设计一句广告词或表演一个小小的情景剧等。

新课改的实施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进入“高原期”不足畏惧,相信只要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认真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必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陆桥实验小学)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知识形成过程 下一篇:基于“小人书图画读物”的阅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