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学音乐

时间:2022-09-26 09:32:55

和学生一起学音乐

长期以来,在一些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关系:老师本应是学生的保护者,不料却成了学生的死对头;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当今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教育服务的对象对这个社会似乎有着天生的适应性;而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成为一个现代人则需要不断地更新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笔者在经历了多年音乐教学的实践后感到:随着校园网的建成、电脑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我们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再提高,为此要形成一个新的观点:和学生一起学音乐。

一、和学生一起学音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强调师道尊严,教师要有一桶水方能给学生一杯水,似乎教师的话句句是真理,学生只能言听计从被动接受。这种关系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授之“鱼”而未授之“渔”。在信息爆炸的当今,谁能保证教师的“一桶水”不过时,学生心甘情愿就接受你的所谓“一杯水”呢?

在音乐课堂中,我认为进行音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表现出所选教材的音乐之美,让学生体验到美,从而得到教育,这就是艺术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个过程并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过程。要达到这个目标,师生要建立起平等的、合作的、朋友式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笑起来、说起来、动起来、唱起来、活起来。

在七年级艺术课程中有一个单元为《走近大师》。拉莫说真正的音乐――那是心灵的语言。反之有真正、切实的体验和发自内心的感受,才会真正理解音乐。我在让学生了解认识革命音乐大师――冼星海的时候,没有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向学生讲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式接受。而是把课堂变成舞台,让学生自己来表演大师的生平事迹。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掌握有关冼星海的材料,自己编写剧本,自己选择背景音乐,设计舞台背景,设计表演动作及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或者有时应邀参加角色表演。在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介绍表演大师的实践活动,走近了大师,体验了大师的精神境界及其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情感;并了解了历史带给人们的思考,感受了历史的演变。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学生们所掌握的材料要比我准备的丰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教会了我一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弱小和无知。和学生一起学音乐,他们进步了,我也进步了。我深切感受到,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着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发烧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如果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充分的、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生荣、师荣,师生共荣。那样,师生携手共进,通过音乐学习,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共同为追求美、创造美、体验美而努力,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二、和学生一起学音乐能提高教师能力、科研水平

每当谈到音乐教师的时候,人们马上联想到的是能弹、能唱、能组织文艺演出的热情活跃的教师形象。21世纪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教师,应当是什么风貌呢?理想的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在教学技能、方式、手段等诸多方面,具有优秀的音乐教师的独特素质。歌唱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教学的主线。音乐教师必须掌握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出技能,最好能够演唱一般的中外歌曲,作适当范唱,并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发声练习和歌唱曲目教学。对学生在歌唱中出现的音准、节奏、发声、咬字、情绪表达等问题,能及时发现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大方、热情、自然、富有表现地歌唱,在歌唱中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习惯与方法。音乐教师还应具有正确的基本弹奏手法和伴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调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弦与伴奏织体,学会使用踏板,掌握音区的变化。歌曲《太湖美》是一首非常优美、雅致的曲子,学生一听到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在教会学生歌唱、感受歌曲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钢琴的伴奏,让学生既有一种享受感,又调动学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用吴侬软语进行范唱,使学生更完美地去体味歌曲的魅力。这个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又如,我上音乐欣赏课,欣赏的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我事先要求同学们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了解莫扎特的生平、故事及其作品。课上,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丰富性和优越性。其中有位同学说:“莫扎特是乐圣贝多芬的老师。”我想当然地说:“对。”因为在我模糊的印象里,莫扎特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而贝多芬则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似乎是师生关系。这时还有位同学说:“贝多芬是莫扎特的老师。”因为在学生们的印象里,贝多芬较熟悉些。对此,我莫衷一是。于是,我说:“同学们,那我们就这个问题再上一次网,好吗?”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展研究性的学习。第二堂课,我们知道了这样的故事:1787年,贝多芬在一次短期访问维也纳的旅行中,会见了正忙于创作《魔笛》的莫扎特,由于母亲病重,最终未能跟莫扎特学习。在教学中类似的情况是很多的,解决好这类问题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提高,可谓教学相长。因此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能够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能力及科研水平。

三、和学生一起学音乐能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音乐课是一条接受正规音乐、健康音乐的基本途径,在学生的音乐结构中起主导作用。音乐课为什么能起主导作用,在于音乐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性和组织性,有音乐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和学生一起学音乐,老师能从学生学的角度调整自己的教,从而使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灵活多样。如我在歌曲教学中,有时采用先学歌词的方法,学生兴趣较高。当老师提出进一步唱好歌曲时,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发声方法没有范唱磁带里的同龄人好,自己想提高发声质量。老师就适时教授一些气息、位置、咬字吐字等方法或做一些音准节奏的练习。这时的效果要比上课意识伊始就发声好得多。当学生了解了学习的需要,老师就一定要满足他们,这就是教育的契机。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难点问题,有时我故意说自己一时也解决不好,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难点一会儿就解决了。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状态下,即使老师一时真的回答不上来,可以“下回分解”。学生也是会原谅的,因为师生关系是融洽的。

另外,和学生一起学习音乐,在学习的状态下教学,教师酷爱音乐的眼神、举动、表情等必然使学生耳濡目染,学生会喜欢音乐,学习的兴趣更高,动力强劲。

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和学生一起学习音乐,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科研状态。有了这种观念和状态,我们音乐教师的音乐综合素质会更上层楼,学生会进步更大。毕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教师只不过先走一步,走得远些,如今,我们会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同路前行。同路人应该是一同领略路上好风景的。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来学习音乐吧!

上一篇:学校体育对于学生道德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首席化·民主化·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