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人书图画读物”的阅读教学实践

时间:2022-07-16 01:25:37

基于“小人书图画读物”的阅读教学实践

小人书因小又便于携带,图文并茂,深受儿童的喜爱。早在2001年,我就开始进行小人书阅读教学的尝试,把自己收藏的一万本小人书作为丰富的阅读资源,去改变和充实孩子们的生活,用小人书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搭建起一个阅读与表达的平台,把孩子们引进书的世界。

一、读故事——阅读主题的开启

读小人书,先从封面看起。一本小人书的名称,也就是故事的题目赫然其上,并配以精彩的图画封面。把故事书打开,扉页上,编文、绘画的作者以及出版社名称映入眼帘,“内容简介”概括地描述了这本小人书的主要内容。

读小人书要一页一页地读,先看图,再把配文读给学生听。或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适时地让学生说出图意。低、中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不可能一下子把多幅图透彻地理解了,没有关系。不能把故事本身作为目标,而应当以孩子们读书的良好反应作为主要目标。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读书的规律,即便是一页一页地读,也要讲求方法。可把多幅图分成几组,按顺序出示组图,边看边解读,解读对图画的理解,比比谁观察得更细致、谁的想象更丰富,谁对文字的理解更全面而深刻。读完每组图后,进行小结。停下来,让学生猜一猜后面的故事,阅读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给孩子们的思维拓宽了空间,引发他们尽情地想象,读书的形式有了变化,消除了孩子们的课堂疲劳感。当老师引导学生继续读书的时候,他们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与书上的内容一致,他们能以更高的热情和注意力投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只有通过听而记住作为声音的语言,我们才能发出声音讲话。在孩子学会读书之前乃至学习读书的过程中,大人都要读书给孩子听。语言作为听觉感知是看不见的,用看不见的语言创造出眼睛看得见的世界,这种体验就是读书。书是语言的世界,读书就是进入语言世界。

二、讲故事——实践生活的体验

要达到阅读理解的目标,小人书阅读后还要进行“看图说话”的练习,把故事说给别人听。要允许和鼓励儿童进行语言和观念的创造,不能把成人的所谓正确理解强加给孩子,避免压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状态。老师应该是情境的引导者、创设者,运用引导技巧,带领孩子们轻松地质疑和认真地思考,练习完整地表达。

讲故事必须让孩子淋漓尽致地表达。老师要适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随时保持他们足够的注意力。在引导看图、学习词句、理解文字内容的时候,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气氛尽可能轻松、愉快,让他们的读书热情始终在课堂上弥漫。

高年级学生则是通过读书会、读书沙龙的形式进行,例如《西游记》小人书读书沙龙,思路是“谁写的,写了什么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了几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写了多少个妖怪,你能说出多少个妖怪的名字,你最喜欢哪一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最喜欢书中哪幅画,为什么,作品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样的讲故事就是与小人书对话。讲故事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建立对作品细读、理解基础上的小人书阅读。

语言不是描述看得见的东西,而是描述得使人能够看得见;小人书更具有一种神奇的功能,能让读者有更多层次的理解、更深切的感悟,激发读者的好奇,丰富读者的想象等,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阅读的可能性。

三、画故事——阅读实践的记录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从小人书的绘画作者及创作的图画上可得到很多的启示。作者韩和平、丁斌曾当年在创作《铁道游击队》时,曾五下山东临沂、枣庄等地,掌握第一手材料,体验故事的历程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真实再现铁道游击队斗争环境,他们不放过任何生活细节,趴在轨道上画速写,对列车的零件、列车飞奔的动态都作了详细记录。

小人书中的图画,不是独立存在的“插图”画,而是图也在表达,图在说话,更是文字的补充。教学时应引导孩子们了解小人书的创作背景,理解图画与文本的相互关系。

读小人书与读其他纯文字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读小人书更有乐趣,妙趣横生。从一幅一幅地看,一页一页地读;到一幅一幅地说,一段一段地讲,其间渗透了听、说、读、思的训练,而临摹喜欢的小人书画面和创作“日记画”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这样的练习给了孩子们更大的开放性的自主空间。然而,如何在绘画创作中渗透习作训练,把儿童画与习作结合起来,使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和思维能力训练同步提高,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努力探寻的路径。

四、演故事——模拟剧场的演出

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要善意地使之保持这种天分,并有意识地利用和挖掘这种天分。特别是演绎人物的对话,他们更是充满了灵性。首先,自主选择角色,角色的定位很重要,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更独特的理解和深刻的体悟,会调动所有感官去表现它。

其次,自主分组合作练习,老师不能很“强势”地给学生们随意“拉郎配”。在班级同学面前的表演要是“成熟的”,班级是个大舞台,正式上台之前,要先排练,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有时也参与其中。有些内容可以即兴发挥,但是不能“脱离剧本”,不能远离文本的思想主题。

表演不同于朗读和背诵,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角色,人物的语言表达是“第一人称”,学生要完成人物换位,动作、神态等体态语言为故事的主题服务,不能为博大家一笑故意夸张,避免一味走过场式的表演,要引发“观众”的思考,让欣赏者跟着剧中的人物走一遭。

这样读小人书演故事,还原了儿童表演的天性,演故事当中,孩子们既是表演者,又是参与者。

故事演出后,还要进行评论。一是观众评论,发生在观众与演员中间,二是自我评论,发生在所有剧场人员之间,三是相互评论,发生在所有剧场人员之间。

小人书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不是直接的理论思辨结果,而是一种阅读实践的行动研究,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画故事、演故事”,形成较为完整的小人书课外阅读教学流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的“高原期”现象及对策 下一篇:基于学生基础,彰显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