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挫折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02 05:58:43

儿童挫折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当前,我国儿童普遍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等特点,为了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当今及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儿童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也具紧迫性。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挫折教育,利用真实的挫折情境进行适宜的挫折教育。文中还介绍了我所在学校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 挫折教育 策略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12-02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其成长道路上,难免要经历挫折与失败的考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严峻挑战,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敢于战胜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一、挫折教育的迫切性

挫折教育是时展提出的要求。当今社会,由于家长的娇纵、溺爱,孩子很少有“苦”“难”的磨炼,个性品质非常脆弱,往往经受不住任何困难和挫折。据调查,当前我国儿童普遍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等特点,必需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对挫折的认识,培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个性十足,但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困难;好话赞歌听得进,批评逆语受不了;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就自怨、自责、放弃人生等。有的小学生,由于承受不住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杀。出现这些情况,其原因是复杂的,但缺乏“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想把美好的东西教给孩子们,这是应该的,但是也要教会他们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上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和挫折,教育他们要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欠缺。未来社会更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既然有竞争,就必然有挫折乃至失败。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树苗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经不起艰苦磨难的人更不能成为栋梁之材。

顺境往往难出人才,逆境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条件,在逆境中经过挫折锤炼成长起来的人才其优势才更为明显。许多名人都经历过挫折,中国历史上的例子是人所熟知的,“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因此,为了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二、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对儿童的“挫折教育”,就是对儿童进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教育,培养儿童的坚强意志。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教师)必须从受教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区分他们遭受挫折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尽快地战胜挫折,走出困境。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

挫折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能否深刻认识挫折教育。首先,挫折是普遍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从一个环境进入到另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去。因此,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决定了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儿童发展的好坏与否和其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变化与挑战密切相关。其次,挫折有利于儿童的成长。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功体验。大家知道,回避挫折的儿童进步较慢,能够很快克服挫折的儿童进步较快。教师应当认识到挫折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如果孩子畏惧困难和失败,教师就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自信心。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挫折教育的主渠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置具体化。增强课程教学中挫折心理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耐挫折学习、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相关知识的传授。第二,教学活动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任务的难度应该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多反思、多体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坚强力,将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内化为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耐挫折能力。第三,改变传统“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真实的挫折情境进行适宜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排解生活中挫折的能力。因此,挫折教育应当坚持真实性原则,以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挫折情境为教育契机,为儿童提供锻炼的机会,强化儿童的抗挫折能力。学生的课外学习与生活有许多培养其坚强意志品质的真实情境,我们应积极充分利用好这些挫折情境,进行适宜的挫折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抵抗挫折的品质。

三、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实践

儿童所遭受的挫折,通俗地讲,就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这些事有大有小。可它们对孩子来说,尽管是小事,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灵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根据我平时在学校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同学们所经受的挫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针对每种情况的不同特点,教师采取了不同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1.“小太阳”地位的失落

这是城市小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一年级学生小刚,是家庭中三代单传的男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把他看做心肝宝贝,在家里要啥有啥、一呼百应。上学以后,学校的纪律、学习负担、同学之间的平等地位,使它由“小太阳”一下变成了一颗普通的小星星。于是,感到很不适应,成天闷闷不乐,拒绝完成学习任务,甚至不愿上学,面对这种状况。家长十分焦急,但又不知所措,老师了解情况后,没有对小刚施加任何压力。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活动吸引小刚主动加入活动的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小刚从各种活动中认识到自己也是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从而自觉地放弃了“小太阳”的优越感,和大家一道过上了愉快的学习生活,逐渐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帮助小学生走出“小太阳”地位失落的困境,应该从正面引导入手,重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通过各种有趣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初步正确认识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消除头脑中的“自我中心”观念。

2.“意外事件”袭击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的袭击,大到家庭中的天灾人祸,小到自己的竞赛失败,考试失利,这些都将会给他们稚嫩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面对这种种情况,也要求教师进行正确地引导。

小英子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在二年级上学期的一天,无情的车祸夺去了她心爱的妈妈的生命,飞来的横祸使小英子悲痛欲绝,一连几天不吃不喝,痛哭流涕,夜里在梦中吵着要妈妈,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班主任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一方面自己用慈母一般的爱去关心照顾小英子,并向她讲述人生的道理和英雄人物战胜挫折与不幸的故事。另一方面组织同学日夜陪着小英子,和她一起玩耍,和她一起做功课。没多久,教室里又响起了小英子欢快的笑声。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当学生遭受“意外事件”袭击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遭受打击的程度,学生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方式,帮助他们尽快地从挫折中解脱出来。

3.“屡遭失败”的打击

被称为“后进生”的小学生,他们是儿童中不幸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成了同学中的落伍者。其实他们的落伍,也是由于各种挫折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

小方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经商,她从小无人照料,生活没有规律,从而养成了贪玩的坏习惯。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经常迟到、旷课,班上的同学都瞧不起她,也没少挨老师的批评。进入三年级后,新的班主任提出了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小方为了不拖集体的后腿,暗地里下决心把学习搞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科成绩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可是和其他同学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小方彻底失望了,又恢复以前的状态。班主任发现后,主动找小方了解情况,并走访家长,分析小方学习成绩糟糕的原因。同时,细心寻找小方身上的长处。掌握情况后,班主任在班上对小方前段的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并让小方作为班上的4?00m接力队员参加学校比赛。结果,小方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的希望,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从此,班上的同学改变了对小方的看法,小方也增强了自信心。经过不懈地努力,小方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学期结束,小方第一次领到了学校颁发的“三好学生”奖状。

对于遭受“屡次失败”打击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关键是要注意弄清他们“屡次失败”的原因。在帮助他们战胜失败的同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还要关注他们身上的各种优势,使他们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努力争取进步。

上一篇:关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探讨 下一篇:打造精细文化 提升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