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

时间:2022-07-02 12:46:13

地方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

摘要: 学科建设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大学的生存之本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地方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则较多,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剖析了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着重总结了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六条措施。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重点学科 建设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各高校的重组和合并,以及高校的扩招等,对重组合并后的高校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多合并重组后的地方高校已基本完成了学科调整和校园规划建设任务,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最大任务是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而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其代表的学科前沿的科研发展方向。因此,地方高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重点科学建设的重要性

1.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

学科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科水平的高低代表并且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培养质量、人才层次和知名度,学科发展的水平是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领域,即高校的三大职能。抓学科建设可以推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的进展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提高学科前沿的占有程度,这些都将对地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学科建设可以使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性质、任务和社会服务的行业范围,以及科学研究的学科特点,找准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克服高校之间的盲目攀比,贪大求全的办学思想,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地方高校应当把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工作,只有抓住了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才能加快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

2.重点学科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

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级的著名学府,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在某个或某几个学科上处于世界领头的地位,例如耶鲁大学的法学、斯坦福大学的政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又如美国斯坦福大学1887年成立,到本世纪20年代初还只是一所偏于一隅,鲜为人知的大学,后来特蔓教授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时,首先考虑到的学科建设并有所突破的是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物理学科因为布赫教授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成为该校步入名牌大学行列的一个标志。电子工程学科建设则推动了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促成了举世闻名的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工业园区――硅谷。再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建校仅12年,但由于扬长避短,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研究,取得了国际科学界举世瞩目的成果,大大提升了该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因此,只有把若干重点学科建设成一流的学科,才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同时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发展不平衡

合并后的地方高校经过了内部的调整和整合,学科的优化与重组,各学科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合并前的优势学科得到充实和提高,强者更强,弱势学科由于高层次人才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科研力量薄弱,只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地方高校强势学科的科研要发展,必须集中资源重点投入,另一方面,弱势学科的科研要有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而学校有限的资源投入又不可能不顾及到弱势学科的发展,这就给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特色学科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是科技资源投入有限,另一方面是兼顾还是集中,难以决策。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科研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师年龄结构在35岁以下的比例偏高,而35岁至45岁的教师比例偏低,这种现象与人才流动的无序性和不合理性有着很大的联系,加之,高校扩招后,各高校对高学历人才的争夺,致使35―45岁之间骨干人才流失过多,地方高校为了应对扩招后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也不够,高学历层次人才资源比例偏低已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今后五年发展计划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应达到教师比的80%以上,其士研究生应达到教师比的30%以上,可见,目前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比例是不合要求的。

重点学科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支撑条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基地建设,由于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支撑,而争取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取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有一个较长时间科研积累的过程,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基地建设就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再加上地方高校承担国家、省部科研计划项目有限,且经费较少,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很难确定,而自身资源投入有限,是兼顾还是集中,难以决策。以至耗掉了时间,错过了发展机遇,其结果是人才的流失。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竞争越来越严重,各高校对科研骨干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使得地方高校本就缺乏科研骨干人才的现象越为严重。

3.管理体制不适应学科建设发展

目前一般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是:学科建设由研究生处负责,主要是围绕硕士点、博士点学科在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等进行投入,以满足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由人事处负责,主要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为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能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科学研究由科技处负责,主要是争取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为主,以求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经费。地方高校缺少一个在满足本科教学质量前提下,以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发展为主,围绕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的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

分配体制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脱节,使得有限的人力资源绝大多数分布在课堂教学岗位上,在科研及学科建设上的人力资源多年来投入不足,教师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任务压力尚未传递到教师身上,大部份教师有积极从事科研的愿望但缺乏实际的行动,只是被动地参与一些科研工作,高层次的项目与成果偏少。学校科技服务资质与科技服务手段较少,限制了科技服务领域的拓展。

三、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措施

1.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对科研的要求,在实施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个人的科技业绩考核与学科建设业绩考核,改革工资结构体系,实施科技业绩与工资挂钩;在职称、研究生导师资格等评定中实行科研一票否决制,将压力下传。淡化对学科建设责任人个人业绩考核,启动学科群体建设与考核工作;将科研基地建设、科研方向、研究队伍、科研成果、科研项目档次、建设措施等与学科建设整体规划衔接,学校加强监管。加大人力资源向科研与学科建设岗位的转移力度,并重视科技管理工作岗位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实行学院制改革的工作中,学院在科技管理中重在过程管理,科技处重在目标管理;学院应考虑将预算统筹规划,重新设置科技工作管理岗位,按岗考核与付酬。

2.坚持创新,突出特色。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充满信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开展严肃的学术争论,促进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并不是在所有学科上都占有优势,而且也不是拥有全部的学科门类,但它的重点学科必定有自身的特色,有比较强的优势。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原则营造学科特色。

3.以人为本,构建梯队。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要完成学科建设的各项任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富于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力的学科梯队是关键所在。在学科梯队建设中,学科带头人是在学科建设中自然形成的“统帅”人物。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的,应创造一个使学科带头人不断涌现的环境和运行机制。学科带头人确定之后,还要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加强内部的协调和管理,形成有利于每个人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的激励机制和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努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4.将科研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实验室建设的规划中,重在落实。对于实验室建设学校要整体规划,重视对研究型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实验研究体系,突出重点,重点投入,加强监督与考核,督促其出高档次成果;同时,探索科研机构的运行与管理机制,重点对人员、场所、科技工作与业绩三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从市场化的角度来探讨投入机制与运行模式。

5.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成果转化工作,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教师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制定相应政策与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服务资质建设,启动学院兴办科技实体的试点工作,拓宽科技服务领域与手段,学校加强对实体的监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范实体运作行为。

6.具体指导,分类管理。具体指导就是针对各个学科发展和建设的现状,制定合适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如果说具体指导强调的是目标和要求,那么,分类管理强调的则是管理方法和方式的差别。针对各学科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把“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落到实处,加强学科建设管理。落实学科建设规划,强化学科建设工作领导,以重点资助、严格考核为手段加强学科建设宏观指导;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一中心,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健全校院两级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学校成立学科建设专门机构,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具体落实学院学科建设任务;加强对学院的学科建设目标考核,围绕学科建设这一龙头,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符合一体化战略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志红.对高校科学建设的思考.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 陈宗兴.关于高校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 卢毅,邹累.重点学科建设对一般院校发展的作用.航海教育研究,2000年4月.

[4] 周小萍.我院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6月.

上一篇:高职思政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新探 下一篇: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育团队建设的意义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