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新探

时间:2022-08-13 09:12:40

高职思政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新探

摘要:学生自己做主探索研究这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需要;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有多种具体形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注意策略。

关键词:自主 探究 模式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营造宽松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推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相对独立地积极探究、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以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完整人格、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自主性、主动性、探索性、相对独立性、创造性是该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

自主性通常也称主体性,集中反映在主体与客体交互过程中的能动性方面。从显性角度看,具体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结构上反映出来的是人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主体人格。在实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老师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探索性、相对独立性、创新性。学生自觉主动地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独立自主地发挥着自身主体能动性,与传统教学的他主学习的受动性、学生对老师的过分依赖性不同,也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由老师奉送知识奶酪的现成性,而是学生自己探究、渔猎、酿蜜。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依据和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必修课”变成“逃修课”;“主渠道”遭遇“不要导”。遇上如此尴尬局面,其中忽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是突出原因。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是人的天性。凡是有志者,都期望手持金钥匙去开启智慧天门,架着潜艇下洋捉鳖,提着尖刀利器去拓荒,使自己成为智慧者、开拓者、发现者、成功者。只有让学生亲自去研究、发现、探索,才能使其观察力、感受力、思考力、理解力、欣赏力、领悟力、实践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潜能得到真正开发,其自我生存、发展、调控和完善的条件得以具备,才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体验。

2.教育学依据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当今与未来是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教师大不必以灌输知识为主,实不该采取先生“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一宣到底”的旧教学模式,而应尊重学子“爱自我尝试表现,自己拥有战利品”的天性,着力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所谓教育应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是那部分东西。”这留下的部分:学生完整人格。学习、生活、发展的能力老师奉送不成,越俎代庖不得。可见,教学生自主探究多么重要。

3.现代学习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罗杰斯提出了“自主学习”理论,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人,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他反对教师直接传授知识,主张教学要用“间接的、不命令的、启发性的形式”;“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进度等都应由学生自己决定。”

著名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也主张:“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他。”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不仅要求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唯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领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学会学习,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新性学力上都有切实的提高。

4.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和完全相信我们的学生有巨大学习潜能,放权由学生去自主学习。

老师灌输的知识是间接经验,于学生毕竟无身临其境、无亲眼目睹、无淋漓尽致、无入木三分、无亲自所创、无亲身体验之感。生活意义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可能真正领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原因和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搭建平台,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是抓住关键的事半功倍之举。

(二)实践意义

1.是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现在和未来是渴望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智力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正是适应时代需求而诞生。在这种教学模式条件下,教师激励帮助学生不断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借鉴、搜索、建构、创新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

创建学习型社会,关键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给学生面包不如给学生猎枪”,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选择的初衷和落脚点,就是给学生“渔具”、“探测器”、“再生源”。通过“自主探究”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学、有能力学、乐学、会学、成功学。

3.是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校的教育目标是为时代和社会造就所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人才资源的品德铸造和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和核心。以往教师自导自演,包专场,学生靠边站的教学模式,学生品行、学习和职业技能缺乏实训,学生做人、学习、从业的功夫不足,哪能达到高职校的培养目标。

4.是新教改理念和成果

以往的满堂灌是教师戴起斗篷唱独角戏,出丑遭厌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适时性、科学性、有效性受到了质疑和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应该改革。其教改实践应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转移。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陶冶品性、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伙伴,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自主探究体现了新的教改理念,重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全面的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类型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专业班级不同,因此会有异彩纷呈的“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方式。

(一)学生“读、研、讲”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自读、自研、自讲”这种主要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全方位的互动、互助。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读是基础,研是深入,讲是消化、巩固。这种教学模式经历着三个阶段:

1.学生自己读书

第一步,提高学生的读欲,搞好导入,启迪学生读书思考。其办法是:A、由复习旧知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B、以信任、激励的眼神、语言和行为使学生进入角色。C、创设情景导入:投放多媒体课件。D、通过讲孙中山、等伟人、名人嗜好读书等趣事逸闻以及其它成语故事、诗词格言、俗语民谣等,把学生引入获得新知识的亢奋状态。E、问题引路、制造悬念。F、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并在学生中巡视使学生立即求新知等等。

第二步,提示。一是在学生读书前,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思维支撑点,聚焦集思点。二是提示学生运用跳读、略读、粗读、精读、动笔动脑的读书方法和具体形式,对书进行梳理,理清层次结构、内容,联系实际,增补、浓缩书等。

第三步,读书。学生在老师的激励、提示下,先将教学内容,跳读、略读、粗读,了解大体内容,然后进入精读、动笔动脑读,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做圈点和反复品味、反复琢磨,抓住“精髓”,把握实质。

2.学生自己研究

其做法是:

(1)激励。通过鼓掌、举大拇指、承诺签嘉奖字、发礼物(奖分);用胡适的,对人有疑存疑,对学问无疑生疑,深入探究等名言睿智;用典型事例、时代要求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研究是自己稍后讲解的前提等方法,激发学生钻研。

(2)定位。即把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分到各行各组,由学生承担。学生研究的内容:一般是课本中的重点,学生中和当今时代中的难点、疑点、热点等。

(3)提示研究方法和途径。教师提示学生以课本为基础,在读书、调查、收集信息、讨论、练习、师生交往等多种场合中,联想自己熟悉的事例和掌握的知识信息进行理性思维整理:包括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以达到掌握重点,排除难点,澄清疑点,解开疙瘩,消除迷惑,甚至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3.学生自己讲解

这一阶段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综合实力的检验,许多学生生怕老师要自己讲解。因此,教师要做到:

首先,给学生壮胆,并晓之以理。老师应以期盼、信任、激励、和善、真诚的语言和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以轻松、愉快、激奋的姿态进行讲解。可以说:“我想让你们讲讲,即使你今天讲得不够理想,没有什么,人都有个摸索过程,试摸中难免失误,老师就砸过锅,别顾忌,我相信你会讲得好,当然以主动试讲为前提。”况且,语言表达是人交往、生存的重要条件,尤其对我们教师更为重要。在国外,把“舌头”与“原子弹”、“金钱”相提并论,认为舌头也是当今人类的三大决定因素之一。

其次,提示。指点学生在讲解时,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快慢、节奏、详略,并开展“双边活动”,还作适当板书等。

第三,讲解。学生以老师身份或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谈学习体会而讲解等。

最后,评价、补正。凡学生能评价、补正的,让学生评价、补正。

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强调学生课前预习,以确保有教学时间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自读、自研、自讲”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负担减轻,教师可撒手不管,而是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当好引导、鼓励、欣赏和帮助者。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其他种类

1.“质疑、究疑、辩疑、释疑”教学模式

这是可在音乐舞蹈班较多使用的教学模式,是旨在发挥他们“出达、敢说、能说、好表现”的优点,克服“自制力、理论学力、主动力”不足的弱点,而是把内容分为专题,利用多媒体,采用激励机制,提供学法,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打开思路,提出问题,供大家究疑,全班聚焦讨论或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或推出代表解疑。

2.“读、搜、展、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在高职计算机等专业班运用。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和专业特点,先把学分分到章节,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提出问题,聚焦阅读教材,先尝试释解,课后搜索网络反刍课堂内容归纳整理,或比较,或理出新的观点,或为该课内容策划多媒体课件,要求下场课自我展示学习成果,然后以同学为主评价,肯定成绩,指出努力方向。

3.“读议、反馈、练习”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笔者在文秘、酒店管理等专业班根据他们的专业发展方向,将来从事管理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民主协调、口头表达、写作等能力,而较多采取学生自由组织学习小组围绕重点、难点、专题先阅读,然后互相商议,整理讨论成果,轮流推出代表向全班用口头表达反馈出来;或要求学生在互相切磋学习后提交当堂写出的短小的读书心得、感想、小论文的教学模式。

四、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探究氛围

每次上课前,老师应置身于学子中,搭建情感通道,主动拉近师生距离,消除隔膜,使师生感情融洽,互为朋友。

每堂课上,老师应满怀激情,充满活力,安排紧凑,保持亢奋。通过创设“情感磁场”、“声画视频”、“动态情境”、“问题情境”、“实践情境”、“讨论情境”、“归纳概括情境”、“模拟情境”、“运用情境”、“训练情境”、“交互情境”等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乐趣性、效果的持久性。

(二)明确意义、点拨学法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目标意义,使学生明确在校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正的培养,才会真正有将来生存、发展好的人格资本。同时,老师还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金钥匙”、“显微镜”、“望远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给学生知识,这是最低层次。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方法、钥匙比传授知识重要。教师应介绍和训练学生掌握粗读精读的阅读法,观察比较法、迁移类推法、操作实验法、联想猜想法、归纳演绎法、辩证法、重点突出难点分化法等。自主探究法要落到实处,关键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运用竞争机制,激励自主探究

没有竞争机制引入,学生没有动力和压力,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教师应把主要学分分配恰当,需要学生通过突出的发言、讲课、解难题、角色扮演、遵守学习规范等途径而获得;教学中的礼物、签字、奖分要学生经过积极参与学习,表现好而取得。由于竞争机制的采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四)找准切入点、深入点、聚焦点

自主探究的内容应该是紧扣学生的实际,是学生非常关注又是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是知识体系中的关节点;是鲜活的具体实例,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去探究。

(五)营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关系

著名的音乐家陈刚对教育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是种大树,还是做盆景?当然教育不应做盆景,而是为大树生长营造一切良好外部条件,使其在宽松适宜的大环境中自我生长、发展成大树。“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因此,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即在教学中要做到“五导”:指导、引导、诱导、疏导与辅导;拥有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所需要的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他们自主探究所需要的充足时间和权利,以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求变、勇于解决新问题,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发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者。在学习中表现为积极自主学、自调、自控。并与同学、教师积极开展协作学习,还包括进行社会实践和参与资料开发收集等等,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是表现为自主与合作学习互相支撑:学生单兵匹马独辟蹊径离不开合作,师生结伴而行共释难题也不能否定自主;自主与合作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自主与合作好才有师生实现心灵的自由,体验自我发展的乐趣。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XJK06CDY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上一篇:田野研究及其对教育科研的启示 下一篇:地方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