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对脑梗塞的意义

时间:2022-06-30 04:15:25

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对脑梗塞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中的各项指标对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脑梗塞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分析比较。

结果:脑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比正常人的高。

结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增高对脑梗塞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14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12-0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云南省省交通医院检验科血液流变室。

1.2设备和试剂。MVIS-2022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系统,高分子非牛顿质控液甘油牛顿质控液;CA6000血凝分析仪,德国Thromborel试剂、上海太阳生物;Westergren血沉架,符合标准的血沉管,或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血沉管(VACUETTE Single-use pipettes ESR),109mmol/L(32.08g/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定时器;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

1.3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一组脑梗塞病人和一组正常人的全血切变率、血浆切变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用相关设备仪器和试剂,按说明书操作,并计算结果。

1.4T检验方法。

2结果

临床正常测定组与脑梗塞病人测定组各项指标的比较见表1。

比较结果提示两组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脑梗塞病人的血液特性变性与正常人的血液特性变性有较大的差别。

3讨论

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升高。经治疗。如果,血液粘度持续升高,则多预后不良。急性脑梗病人的血浆粘度升高、血沉加快、压积增加。脑梗病人的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体在40-50s切变率时即可发生解聚,而脑梗病人的红细胞聚集体500s时还存在。脑梗病人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而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最高可达448mg%。纤维蛋白原升高可影响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脑梗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对低浓度的聚集剂反应增强,聚集性的增高与梗塞的部位、发病时期、血管狭窄程度有关。血小板粘附性亦增高。脑梗病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在发病第1天即降低,一致持续到10天以后。脑梗病人的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聚集体难以解聚。故血液的触变性和粘弹性均增高。应用血液滞后环曲线还可判断病情。病情严重的病人甚至不出现滞后环曲线,而经过肝素抗凝治疗后,滞后环出现,其他触变性参数接近正常。

血液流变性检测,对疾病的预防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健康人的一生中,血液流变学的参数的变化幅度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当尚无表现出临床症状时,某些血液流变性参数就已经出现异常。如临床观察到,红细胞压积升高时,脑梗塞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当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在47%-53%时,其脑血流量明显低于红细胞压积为36%-46%时的脑血流量。因此,有人提出红细胞压积的增加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对红细胞压积与脑梗塞发病率的调查发现,红细胞压积50%时,为63.6%。患者的年龄对红细胞压积与脑梗塞发生率关系也有影响。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中的红细胞压积在46%以上者,>78岁组的脑梗塞发生率为35.4%;

血液的粘度主要决定与红细胞的数量和在血浆中的分布状态(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血浆的粘度。血液的粘度越高,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阻力越大,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状态就越差,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由于血浆中含有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所以它的生理特点与此相关,这也是血液具有流变学的基础之一。当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与比例发生变化,如纤维蛋白原的增多,会导致血浆的粘度的增加,引起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综述,脑梗塞疾病患者血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较正常人的增高。因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指标能给临床医生的就诊带来较好的参考,能较好的对脑梗病人进行确诊治疗,能较好的对中老年人的健康进行监测,能较好的结合临床症状对脑梗塞疾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郑洪泽,张芳,张静,曲翠娥.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周玉宝,吕海龙.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上一篇:探讨小儿贫血程度与小儿营养不良类型的关系 下一篇: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