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86例临床讨论

时间:2022-08-12 10:02:34

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86例临床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6例纳入实验组,以同期行传统剥脱术治疗者86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结论:腔内激光用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腔内激光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6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49-01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采用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伤口影响美观等因素使得患者难以接受[1]。我院采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6例纳入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0.37±6.54)岁;体重46~80kg,平均体重(57.96±5.35)kg;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73±1.21)年;病变位于单侧下肢74例、双侧下肢12例。

以同期行传统剥脱术治疗者8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9.85±5.78)岁;体重45~82kg,平均体重(58.32±5.66)kg;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54±1.35)年;病变位于单侧下肢72例、双侧下肢14例。

所有患者均有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色素沉着、肿胀、湿疹样变、溃疡等症状,并经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并剔除血液高凝、严重皮肤病、营养障碍、深静脉栓塞、股浅静脉反流者。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剥脱术治疗,取仰卧位,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作腹股沟韧带下方切口,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使用剥离子剥脱大隐静脉,于小腿处曲张的浅静脉处作切口将其切除。术后加压包扎,常规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以预防感染[2]。

实验组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治疗,于内踝内上方大隐静脉主干末端采用留置针穿刺置入导丝,顺行插入导管至腹股沟下方。退出导丝后经导管置入激光光纤。开启激光治疗仪后可见皮下光纤顶端光标,沿导管将光标送至腹股沟下约3cm处,适当后撤导管。在腹股沟下、膝关节处、内踝处分别设定发射功率为22W、15W、10W,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整个治疗过程激光呈连续发射状态,以0.5~1.0cm/s速度缓慢退出光纤。同时用手沿大隐静脉走行压迫,使光纤末端与血管壁紧密接触治疗,静脉腔收缩闭合。大隐静脉主干扭曲者采用多点穿刺法;曲张静脉已成团块者,可在病变静脉处多点穿刺,置入光纤多方向治疗。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周后改穿弹力袜[3]。

1.3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3讨论

腔内激光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手术,其工作原理是将光纤导入下肢静脉腔内,输送波长为810nm的红外线激光,利用激光产生的高能量热效应,使静脉血液产生蒸汽气泡,周围血管壁内皮细胞变性、坏死、炭化,引起内膜撕裂,形成腔内血栓,从而导致静脉血管壁纤维化、管腔永久闭塞,从而达到与剥脱静脉同样的效果,但同时不产生剥脱静脉的创面[4]。

与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相比,腔内激光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深静脉损伤、过敏反应、皮下血肿、切口淋巴漏等并发症较少见。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恢复更快。无明显切口,不影响美观,因而更受女性患者欢迎[5]。但腔内激光治疗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需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设定合理的激光功率,术中注意控制光纤移动速度,以防发生隐神经损伤、静脉壁灼伤等不良后果,引起皮下瘀斑、皮肤灼伤等并发症[6]。

本次研究中采用腔内激光治疗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剥脱术治疗者,提示腔内激光治疗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采用腔内激光治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剥脱术治疗者,提示腔内激光治疗更加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腔内激光用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言华,耿协强,耿玲,等.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与抽剥术临床疗效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4):397~398

[2]王瑞军,张生彬,田庆刚,等.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2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6):663~664

[3]赵洪信.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02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89~190

[4]傅庭焕,李基业,王世斌,等.腔内激光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00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20(3):163~165

[5]王迪,郎德海.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778~780

[6]钱家成,金晶,张军仕,等.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83~84

上一篇: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发展现状与展望 下一篇: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