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和比较式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30 07:56:18

探究式和比较式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程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课程结构,将语文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对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和拓展,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选修课教学中,探究式和比较式阅读教学是两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选修课教学效率,实现选修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探究式阅读教学

1专题探究式阅读

在高中语文必修课上,大部分教师教古典诗歌时均要求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理解诗意、感受古人情怀。然而,如果在语文选修课环节也定位于这个教学目标,就会造成对必修课的简单重复,模糊了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界线。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专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开展选修课教学,打破选修教学的篇章限制,以单元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专题的学习。

如在《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教师可以选择唐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和诗歌代表作品构建专题阅读课堂,让学生广泛阅读这些唐代诗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根据粤教版教材内容,教师可设置两个系列专题,即“名家系列”和“主题系列”。在“名家系列”中,选取六位诗人的代表作品创设六个不同的专题,具体包括:李白――一代诗仙、王维――诗中有画、杜甫――千秋诗圣、杜牧――风流才子、白居易――新题乐府、李商隐――朦胧华美;在“主题系列”中,以诗歌主题内容为依据划分五个专题,具体包括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边塞战争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教师让学生根据专题自主阅读诗歌,领悟诗歌的深层寓意。在完成专题阅读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和选择专题,开展个性化阅读。专题探究式阅读不仅体现了选修课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和拓展性,还能够实现必修到选修的深层次递进,促使学生开阔语文视野,增加阅读量。

2情感探究式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为了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关注通过选修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式阅读中获取充分的情感体验,同时在情感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赋予自我人生的启迪。

如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中,第一单元“珍藏记忆,心系家园”选取了鲁迅、老舍、梁衡、王充闾的作品,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究、揣摩别人的记忆,并思考自己已丢失的记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会,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又如,在“融入自然,品读生命”单元中的《囚绿记》、《捕蝶者》、《寒风吹彻》三篇文章,均渗透着作者对生命的领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文章中所传达的生命主题。《囚绿记》中传达生命是饱满的,《捕蝶者》中传达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寒风吹彻》中传达生命是苦涩且荒凉的。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探究文章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进而思考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二、比较式阅读教学

1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的比较教学

比较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认知对象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认知对象的理解、记忆、把握、运用。在语文选修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加强选修课教材内容与必修课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通过对比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内容是必修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可抓住这一关联性搭建起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桥梁,使学生在对比学习内容的同时融会贯通新旧知识。

如在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教师可将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与必修课中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积雨辋川庄作》和《辛夷坞》是王维归隐时期的诗作,对自然环境的静美进行了描写,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诗歌境界;《送沈子福归江东》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王维对友人的深厚友情;《观猎》是王维早期作品,展现了王维豪壮的一面。通过运用比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王维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和诗歌特点,比较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从而加深学生对王维诗歌艺术意境的理解。

2单元内不同文章的比较教学

教师可按照作家、题材、风格等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内容进行分类,通过横纵联系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如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中收入了《小石城山记》、《黄州快哉亭记》、《道山亭记》、《百丈山记》四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写作风格上又有着明显区别。教师可运用比较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四篇文章,引导学生比较四篇文章的异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山水游记类散文的一般特点,并且体会不同散文家的语言特色。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先是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和布局,而后由景物描写自然转入“造物主之有无”的哲学命题,对天命论进行了批判;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不仅有写景、叙事,同时也有抒情、议论,只是这四部分均衡体现于文中,没有侧重点之分;而曾巩的《道山亭记》则运用寓主于客的写作手法,通过铺张渲染客体,将议论的主旨思想寓于客体,从而更加突出了主旨思想;朱熹的《百丈山记》运用了传统写景状物类散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按照游踪对景物进行直叙,但是该文章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即朱熹在文章最后一段进行了游后总结,这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通过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四篇文章的异同之处,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山水游记类散文的特点。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选修课教学效果,实现选修课教学目标。探究阅读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的要求。

上一篇:《木兰从军》 下一篇: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政府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