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趋势长期向好

时间:2022-06-29 06:17:43

中国经济未来趋势长期向好

2008年中国经济的走向颇具戏剧性。6月以前政府还在为CPI不断上涨头疼,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8月学界还在讨论刘易斯拐点来临后如何应对劳动力短缺。转眼之间,流动性开始短缺,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存在数年的“民工荒”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就业一跃成为政府和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问题。2008年9月以来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至今降势不减。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人们不禁会想,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将会如何?对此,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悲观派认为“漫长寒冬”刚刚开始,两三年内不会有任何起色,经济衰退期甚至可长达10年;乐观派则认为再过半年,中国经济就会走出严冬,再现升势;中庸者认为,两至三年中国经济应当恢复正常。笔者以为,影响宏观经济的变量极多,作用机理极其复杂,不确定性很大,在时间上准确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向是十分困难的。近代经济史表明,经济周期的顶点和底部难以预测,只有事后才判定。张五常教授甚至认为,经济预测等同于算命。不过,基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我们虽然不可能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提出精确的时间表,却可以对宏观经济的走向作出大致的判断。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2008年中国经济的转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综合显现的作用,也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还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的影响。因此,此次经济转向并不是因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依然向好,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依然存在。第一,中国存在巨大的内需。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决定了中国有着巨大的实际需求,而且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加之国家对分配制度强调公平的政策导向,为中国形成有支付能力的巨大需求和潜在的支付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据统计,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为1.2万亿美元,一天内中国的消费量为1.5万辆乘用车,2.1万套商品房,25万部手机。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时期,由于产业升级和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会产生巨大的有效需求,经济一般都会加速发展。预计未来20-30年中国将有3.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在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政策导引下,仅仅是这一转移,就会使中国的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优势依然存在。中国不仅一般劳动力供给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而且劳动者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具有明显的人口红利效应。改革三十年来,中国已由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转变为了一个民间储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外汇储备高居世界榜首、资本积累持续提高的资金充裕型经济体。第三,国际市场有色金属和石油等资源品价格爆跌,对于资源短缺而需求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提供了一个增加稀缺生产要素储备、缓解工业基础性资源瓶颈约束的难得机遇。因此,即便世界经济长期萎缩,中国经济也不会就此进入下降通道。只要中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战略和策略正确,中国的经济将独立寒秋,独领,甚至有可能在促使世界经济走出低谷中发挥重要作用。

影响近期中国经济走向的因素

近期中国经济的走向将会如何?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2007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目前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向上和向下两股驱动力,中国经济的走向,就取决于这些力量的强弱较量。

首先是出口。出口贸易顺差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中国贸易出口占GDP比重为40%,在大国中是世界第一。中国对外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在过去5年是29%,大大高于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因此,一旦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下降,就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21世纪以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进口需求扩张的刺激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世界经济调整与出口快速下降的趋势下,迅速转换为大量过剩产能。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企业,正面临着订单迅速减少、难以维持生存的困难局面。以浙江为例,根据我们去年12月对浙江造纸、制鞋、打火机、机械、纺织、电子、汽车、建材等16个生产型行业的调查,自从2008年6月以来,总的状况是70%的民营企业订单、销售、利润、税收下滑已成定局,其中25%左右的企业下滑严重。情况尚好和较好的企业不到三分之一。一些著名大型企业相继倒闭:金乌集团老总出走国外、东方万博集团倒闭、南望集团老总消失、旭莱服饰公司创始人全家失踪、宝诚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老总不辞而别、云光泵阀制造公司创办人朱吉光服毒自尽、一新制药公司掌门人郑亚津自缢身亡、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公司董事长夫妇出逃被捕、有着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PTA生产能力的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被政府收管,连有国宝之誉的飞跃集团也要求破产。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2008年很可能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为零,这样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就没有了。2008年总体利润下降和裁员已成定局,并且不久就要规模化和显性化。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衰退仍将延续,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将放缓至1%-2%之间。由于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经济调整幅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很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国际贸易萎缩不可避免,因而导致2009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力量是很大的。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从2008年下半年起就陆续出台了推动中国产品出口的相关优惠政策,包括放松产品出口管制,调整出口产品退税率,鼓励企业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扩大贸易合作伙伴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在2009年进一步发挥其效应。中国出口企业也正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和地区结构,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出口企业在2009年提高自身产品的出口能力。

其次是投资。中国经济基本上是投资驱动型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是企业。投资方面目前也存在两股驱动力。一方面,企业面临需求下降和资金短缺,会减少投资。大部分企业主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感到迷茫,近期不会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去年11月份PPI创新低,有色金属价格暴跌,已经反映出投资的减少。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业已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价格高企的状态。全国性房地产业调整势在必行,成为影响2009年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9%,商品房销售额约1.6万亿元,同比下降15%。房地产调整不仅使得本业及相关产业投资萎缩,强化了全社会投资紧缩效应。另一方面,中国财政收入2008年预计达6万亿人民币,约占GDP的22%,巨大的财力使中央政府能够面对经济衰退出台刺激经济的“十大措施”,推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以扩大内需。根据计划,中央政府在2010年底之前将投资4万亿元,地方政府也计划跟进投资18万亿元以上。国家2009年的投资重点是“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等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社会事业。这样的投资方向的乘数效应是比较大的,例如,以高速铁路和城市地铁为代表的全国交通网建设,不仅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持续性强,能够对目前市场需求不足的钢铁、水泥、建筑等产业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是扩大投资的有效途径。总之,2009年国家的这些投资项目会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最后是消费。消费就主体而言,有政府消费、企业消费和居民消费。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取决于税收、利润和工资,税收、利润和工资又取决于投资和就业。在消费上,同样存在两股力量。一方面,出口下降和经济降温带来政府税收减少、企业利润下滑以及职工就业和收入下降,这会严重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使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减慢。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正在通过大规模投资增加就业岗位、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方式,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形成有效需求。一是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例如通过家电下乡消费补贴方式,扩大广大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二是各地政府采取措施降低购房成本,促进住房消费升级。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下跌,政府不断推出购房优惠政策,最终会再次启动房地产市场,提高商品房的消费需求。三是通过大规模投资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增加收入来拉动消费。例如2009年铁道部安排铁路建设资金6000亿元,将会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三年内投资3.5万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500万个。此外,个税起征点的降低、燃油价的降低,经济不景气时学习欲望的提升,都会增加汽车、教育和旅游的消费需求。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会高速增长

近期中国经济的走向则受制于出口、投资和消费的三大因素中两股相向力的较量。较量的结果,自然还要取决于实体经济的适应性效率、宏观调控的时效性和国际经济的衰退程度。如果实体经济有很高的适应性效率,宏观调控十分有效,国际经济衰退已经见底,那么,中国经济将很快(三个月至半年)回到快速增长轨道上来。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尽管中央政府打出的抑制经济下行的组合重拳是及时、稳妥和全面的,但宏观调控政策在实施中存在效能的时滞和衰减,投资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性和消费性需求需要时间,短期内不能充分显示出来,社会的信心恢复还有待时日,世界经济衰退也远未落到底部。因此,如果财政政策三个月见效,货币政策1年内见效的通例这次没有失效,那么中国经济近期还将继续下行,至少1年左右才会进入稳定阶段。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2008:新闻记者的“滑铁卢” 下一篇:回购与增持:机会还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