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8 12:56:09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展开学习的活动。教师要详细分析、研究生物学教材试验,创设情景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总结创新,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为上的探究性活动,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引导代替结论件的讲解。在具体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学习并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构建形成深刻的知识内容体系。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青海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3年青海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海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202500205)资助。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创造活动。新的生物学教材中也设计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期待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并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那么探究式教学如何具体应用呢?以下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总结几点。

1通过课本实验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更加主动、富有个性。在具体的教学实验中,特别是验证性试验的过程、数据不容篡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大胆创新,向科学家一样,持否定态度,积极的去探究,改为探究型实验。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确:①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培养和选择,特别是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②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能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结果;④学会绘制生物图和填写实验报告。

2精心创设情境,合理设计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和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进行一系列学习的动力和源泉[1]。所以,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精选良好的探究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来设计富有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等,只有创设探究情境,才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同学深入下去。教师要多方面的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也可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相关问题中选择探究性教学的内容,引导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当然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挂图、标本、录像等感性材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疑问和理性思考。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情景,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的重要途径[2-3]。它为生物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相应的背景材料、时间与空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师生在民主、合作的探究氛围中互相学习,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3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应用探究式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最终要回到实践应用[4]。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相关结论后,结论是否正确,还要应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检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意地经常训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实际生活中更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件性时常强的学科,与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事例的学习中,可通过巧妙的实验进行教学,选用我们平时常见的白萝卜,用刀从中间切开得到直径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放在盐水中,一部分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本来直径相等的两部分不再相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教学可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的去探究和尝试。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4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果也很重要

科学家通过重复他人的实验来验证其结果,而学生则是相互交流结果,从而引发新问题,进一步确定其探究结果的科学性。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近而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

5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教师的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探究的参与者、学习者与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策划者、研究者,教师应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所以教师要时刻有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的生物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具有较好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的能力。要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在组织和开展高中生物学习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要立足教材新体现,贯彻新课程创新理念,正确引导学生讨论、质疑、探究等活动来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相长,特别是学生,才能逐步养成科学探究思路、严谨科学态度和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

[2]刘恩山,刘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7.

[3]潘新水.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与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4]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

上一篇:浅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及衔接策略 下一篇:在备课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