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课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时间:2022-10-09 11:27:26

在备课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其自觉而有效地学习。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那么,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呢?

一、备课时注意突出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有个性的、活泼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关心、尊重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知识,我们设计教学,选择教法不应仅仅是把自己的已知变为学生的已知,而是要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觉参与探求知识、锻炼技能,这才是真正的主导。教师教学生,必须在学生对某个问题积极地进行思考以后,而不得解决时,才去开导他,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只有当他经过一番思索,已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才去点拨一下,指出关键所在,才能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才算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

二、备课时精心预设,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与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前就要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要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精心预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起点如何?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预习之后,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且了解、达到什么程度?三是哪些知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需要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四是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三、备课时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打开学生探究的大门

在备课中,为学生预设各种情境,利用这些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让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语文课堂上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学有兴趣,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想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为学生打开一扇探究之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尊重个性差异,激发学生才能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我们在备课时,在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的同时,更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增长才能。为此,提倡粗线条的板块或设计,在课堂上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调控,努力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单向传输”为“平等对话”。他们的新课的教学往往可分三步来走:首先,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由学生提问、讨论;然后,师生共同整理并解决其中主要问题;下一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为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学生新知的生成留足空白。当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学生个体与文本进行相互碰撞时,学生会充分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主动解释,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是学生个体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是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多维理解,进行双向对话,师生之间就能达成较深层次的理解,而学生各自不同的体验、理解、思维与想象等能力也就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五、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积极创设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选择教法时,要努力寻求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的有机联系和统一,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进程,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新局面。

上一篇: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培养英语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