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作业 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24 05:25:40

创新语文作业 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完成课程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学生作业,形式单一,要求独立完成,答案也并非开放性,更缺少多层次合作交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得不到体现,甚至有学生出现抄作业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况,我们可以通过创新作业布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拓展型作业。这类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 要注意从教学中提取一个主题、一个观点或一个话题,引导学生课下翻阅资料,查阅文献,对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说明性或评论性的精品文,再回到课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吸引学生从独特的视角迸发出奇特的思维,体验创造劳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天上的街市》后,布置课外作业:以“牛郎织女逛天市”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研究型作业。作业的难度适当高于学生的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思考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对作业感到新奇,充满激情,鼓励其跳一跳够得着,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漫游知识的海洋,探索语文的奥秘,丰富知识体验,培养探究能力。我们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开展评说文学人物活动,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通过“评说”的这种形式有效的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分析、阅读与辩论、阅读与想象、阅读与延伸的关系。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时可以布置下列研究型作业:《笑里藏刀 心狠手辣的女管家---王熙凤》、《聪明反被聪明误---评杨修之死》等,使学生对文学人物的评价既能从历史的角度评判形象的意义,又能从现实的高度认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

三、学法型作业。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善于学习并学会学习,为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研究教法,更要重视研究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语文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在《文学作品的鉴赏》集锦中,收录了学生畅谈文学鉴赏方法。如有一个同学在《掇拾精粹 含英咀华》中这样写道:“含英咀华要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品味。1、联系生活,解说文中蕴含的道理。2、评说作者的观点。3、找出概括文章主旨和文段中点睛的议论句,谈其作用。4、捕捉人物描写中能体现个性化特征的信息。5、分析文章中语言风格及写作手法的精妙。6挖掘文章深刻的内涵,自我感悟。”让学生进行学法的总结和交流,要求学生从文字语言中寻求语文学习规律,并准确分析该规律下知识形成的特点,领会怎样学习、如何学会,联系课文有关内容,归纳总结,反复印证,深刻理解文字语言规律下的内涵和外延。边阅读,边思考;边思考,边积累,逐步达到“学会学习”的功效。

四、手抄报型作业。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文素质,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学《竹影》一文时,布置了以“走进竹子,欣赏竹美”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一位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展示了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上面有“ ‘竹’的成语、咏‘竹’诗、中国画‘竹’与西洋画‘竹’的区别”、 ‘竹’的对联、谚语、传说故事、竹子的种类、象征寓意等都跃然纸上,书写与绘画结合一体,个性特长得到张扬。手抄报型作业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份好的手抄报就是一份艺术作品,学生从主题与形式的对应、图文的搭配、色彩的装饰,知识板块的设计等都殚精竭虑,充分发掘和运用创造才能,有效地促进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知识的勾联。让学生更多地获取语文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实现厚积薄发,触类旁通,增长发现和创新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诱导学生领悟教学内容,使学生潜在的灵明与自由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作业应该有弹性的空间,重视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五、创编型作业。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创新才能,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隐含着挑战、好胜、自强,如能好好的运用,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催化他们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探索。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故事。学生编创的《猫和老鼠》、《橡皮出走记》、《纸笔对话》等,惹得听者阵阵掌声。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多给学生一些探究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份创造的信心,就能驱使着学生向成功迈进,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动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语文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把课堂的语文学习延伸到家庭、自然和社会,扩展知识的深度,锻炼深刻的思维。

上一篇: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及衔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