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水资源节水研究论文

时间:2022-06-27 03:43:06

社会水资源节水研究论文

2002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80m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温带国家2000m3中度缺水标准的上限。但我国北方人均水资源量为990m3,属于重度缺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也存在“水质型缺水”

近期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量折合地表径流深低于150mm不足以维持全境有植被的生态系统,总面积达442.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46%,几乎是半壁江山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明确指示、大力支持,广大群众、社会各界以至专家学者都对水资源管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不断提出分析、见解和建议。这些说明全民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最宝贵的前提。

我们要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首先要对我国水资源的全面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然后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中国缺水到底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说中国就总体而言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

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的承载能力来看,随着人口的增长,2002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80m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温带国家2000m3中度缺水标准的上限。但我国北方人均水资源量为990m3,属于重度缺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也存在“水质型缺水”。因此,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很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经济快速发展等种种因素,我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上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趋势,届时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00m3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从水资源对环境和生态的承载能力来看,我国水资源量折合地表径流深为292mm,远远超过温带国家维系有植被生态系统的150mm最低标准。与此同时,我国有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量折合地表径流深低于150mm,不足以维持全境有植被的生态系统,总面积达442.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46%,几乎是半壁江山。随着全球气候变迁这种态势不会有较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从总体上说,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是比较确切的。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近期目标是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

水资源中度短缺是我国的国情,因此,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近期达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的目标,或者说,是从供需平衡意义上的“不缺水”。对一个地区而言,从超过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最低标准人均水资源量300m3,直到3000m3的丰水标准之间都算缺水。国际经验表明,只要有正确的用水观念,科学的用水制度,合理的用水方式,也都可能做到供需平衡。

我国水资源至今尚未达到供需平衡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是什么呢?主要原因和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根本上看,我国是一个中度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以流域为基础的大系统分析以后,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是必要的。

从目前来看,我国水资源供需达不到平衡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首先是“以需定供”的计划经济管理思想。新的管理体制要用“以供定需”为指导思想,而管理的根本是制度建设,水的管理亟待体制创新。

其次,管理的关键问题是缺乏对全面节水的管理。全面节水包括行政性的节水,即树立全民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进行节水制度建设;工程性的节水,即科学规划通过工程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性的节水,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价格杠杆节水;科技性的节水,即通过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的节水,也包括用水设施和器具的节水。

第三,我国缺水的长期原因是几十年来造成的生态系统失衡,破坏了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含蓄能力,降低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因此,我们要大力进行生态系统建设,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至必要的退蓄还流,全面改变我国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现状。

我们的远期目标就是使我们的生态系统得到较大的恢复,使中国人民生活在良好的生态中。

通过在这些方面理清思路,将有助于我们客观分析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必要性,而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是建设节水型社会。

对节水型社会及其建设的理解

全面、深入地理解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证。所谓“社会”,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个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社会革命。我们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是要创新和建设节水的制度、节水的经济、节水的科学技术和节水的文化。

首先,节水制度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节水型社会的保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节水的法制建设。我们要在《水法》的基础上制定《节水法》,法制建设是制度建设的保证。

———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要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实行提倡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水务局就是这种体制的创新,这种管理体制的责任是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依据,留够生态水,以“以供定需”思想为指导,供需结合、留有余地,进行水权的分配,确立宏观调控指标体系。

———成立用水协会,保障各类用水户,尤其是农民的利益,建设公众参与的社会节水运行机制。

其次,节水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供需平衡关系,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节水型社会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高经济效益和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新型工业化经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根据多年的用水水平,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新的节水观念,制定行业和产品的用水定额,清洁生产,建立节水的微观机制,实行新型工业化。

———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包括资源和工程二部制水价和累进加价等制度。

———建立公平、规范的政府调控的水务市场。包括水权定额内节约部分的有偿转让。

第三,节水科技的建设是新型工业化的途径,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资源系统工程管理新学科,科学地全面地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的大系统分析决策,科学规划工程的建设,实现蓄水、用水、调水的全方位水资源优化配置,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

———大力开发以有益于环境的高技术、生物治污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和自动监测控制技术为主的节水高技术。

———提倡节水材料、节水工艺、节水器具、节水设施的开发和使用。

第四,节水文化的建设是先进社会观念和先进文化的探索,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灵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倡节水型的文明消费,包括节约用水、少排污水,保护水资源等等。

第五,生态系统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密切相关是维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未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必要的退蓄还流,修复水生态系统。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因地制宜选择树种、草种。量水而行,科学确定造林面积,也包括依生态规律的调水,按自然规律建设生态系统。

———保证以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为标准的基本生态用水。

显而易见,这样一个全面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绝不是水利部门一家能够独立完成的。我们要紧密依靠各级政府,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创新纳入所在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体系;我们要广泛团结各部门,团结协作,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成为共识;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多做工作,做好工作,使我们的水资源管理水平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创新相适应。

(吴季松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

■新闻点击

近日,来自水利部的统计显示,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技术、宣传等综合措施,近年来中国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2002年价格水平计算,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降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

在农业节水方面,从1998年开始,中国对247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目前已形成110亿立方米节水能力,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43亿亩,在2.5亿亩农田中推广了各种形式的非工程节水措施。在工业方面,中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度降幅达20立方米。城市每年实现节水38亿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已提高到65%。节水使农业、工业用水定额减少,用水效率提高,延缓了总用水量的增长势头。

但是,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的浪费;当前中国万元GDP用水量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此外,中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及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

■相关链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的社会。这应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并形成共识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展望将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

我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贯穿着与频繁水旱灾害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我国以占全球约6%的可更新水资源、9%的耕地,支持了占全球22%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但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1998年长江和嫩江的大洪水以及9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和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日趋严重、江河湖海的水污染,引起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面向21世纪,我们的水资源能否支持将来16亿人口的食物供应,能否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组织了有关领域近400名两院院士、专家,根据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总形势,进行相关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报告建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为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为此,有必要在一些重大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上一篇:水产品加工厂经验交流 下一篇:政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