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还原真实市场

时间:2022-06-27 07:54:01

中国股市:还原真实市场

“一进一出”是股市健康的两个关键环节。把住入口关,通过市场化操作,让真正优质的企业能够无障碍地合规上市;把住退市关,建立配套的OTC场外市场,让垃圾股“死缓”退市,提高退市效率。

1999年5月,正当世界牛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之时,中国股市却反其道而行之,再次探底1000点。危难之际,中国政府果断出手,推出了系列“救市”政策,清理整顿场外交易,开辟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

“救市”政策立竿见影,1999年5月19日,沪深股市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5・19”行情。当天,中国股市高开高走,一路凯歌高奏,并收出了一根光头光脚的大阳线,上证综指一日暴涨4.64%,上交所一日成交额从此前20亿元暴增至42亿元。

“5・19”行情持续了32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从1047点暴涨至1756点,即一个月时间大盘暴涨了78%!在这一个多月中,最大日成交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是“5・19”当天成交额的10倍!这就是中国股民和股评家们一直津津乐道而不能忘怀的“5・19”行情。

十年后的今天,有不少媒体问:“5・19”十周年意味着什么?

1990~1999:起步探索

1990年,中国股市在小心翼翼中开业。为了保住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一方面,大型国企不允许上市,大量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率先改制上市,作为“试点”或“试验”,成为中国股市的最大受益者。为此,中国股市成为了标准“袖珍股”市场,或者说是“公有制”中小板。另一方面,即便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中小国有企业上市后,国有股和法人股也不允许上市流通。因此,从中国股市成立开始,“股权分置”就成为中国股市无法摆脱的一道符咒。

由于国有股与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这让中国的“袖珍”股市更加袖珍,整个市场的流通股比例不足30%,流通股只有几百万或~千多万的个股比比皆是,只要坐庄,任何一个小庄都可以将某个袖珍股炒得人仰马翻、面目全非。因此,在实行“T+0”、没有涨跌停板制的岁月里,常有个股一天的涨幅高达300%,当然也有个股一天的跌幅高达300%。这大概也算是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吧!

由于国有股与法入股不能上市流通,这让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资源配置”或“资产重组”功能,大量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它滋生的更大风险是“国有资产的长期沉淀或无谓流失”,事实上,这一重大体制缺陷反过来可能会削弱国有经济的实力和地位。这显然是事与愿违的。

此外,在没有涨跌停板制度并实行“T+0”交易制度的岁月,那是一段极其美妙的投机岁月。一笔资金一天之内可以买卖N次,笔者清楚地记得这样的景象:开盘只需打入一个买入价,成交后即刻打入一个很有赚头的卖出价,你就可以安心上班了,也许几秒钟后就能成交,也许等你下午收盘前再来看时,可能早已成交。弄不好,你当天就可以捉住一个涨幅高达100%的个股!这便是当时的中国股市的真实模样。

只可惜,当时市场资讯十分落后,由于没有冈特网,委托与交易只能在证券公司大厅的电脑和电话上操作,因此,在股市交易时间里,股民只能死守在狭窄的证券公司交易大厅,两眼紧盯屏幕,午饭与午休都在证券公司附近完成,因为这是了解股票实时行情的唯一途径。每遇牛市,整个大厅拥挤不堪。投资者大多依靠“小道消息”,或是凭感觉“纯赌”。除了少有的几家证券报、电台股票节目和BB机提供股市交易信息外,投资者无法从其他渠道了解股市信息。

更为糟糕的是,交易系统瘫痪的现象时有发生,比方,早上交易刚刚开始一会,券商行情屏幕上便会突然显示出以下字样:“由于委托单堵塞,交易中断暂停一刻钟”。

1995年1月1日,中国股市取消“T+0”的交易机制,开始实行“T+1”交易制度,一个月内,上证综指从651点跌至524点。1996年12月16日开始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在通知提前的3天内,上证综指连续暴跌3天,十天之内,上证综指从1258点跌至855点。

1999~2009:结构性变化

1998年,国务院首次确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说得直白一些,国企必须改制上市,依靠股市力量,解开国企单一信贷融资的“死结”。从1998年底开始,大批量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特大型、超级航母型的国有企业纷纷登陆A股和H股市场,并成功开启了“国企改制上市”的十年伟大历程。

1998~2008年,十年间,各行各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上市的工作。从钢铁到石油化工,从有色金属到航空汽车,从煤炭水泥到电力电信,从银行保险到证券,几乎所有大型国有企业全面改制上市。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直接改变了中国股市的供给总量与结构,随着股市容量扩张,尤其是权重大盘股的大量上市,它们赋予了中国股市稳定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袖珍”股市的暴涨暴跌问题,而且更有利于“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的发挥。

不可否认,十年的国企改制上市,不仅激活了中国股市的巨大潜能,提高了中国股市的社会地位,而且重新激活了中国国企的巨大生命力,它们通过上市融资分散了单一信贷融资的风险,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让国企的面貌焕然―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起步于2005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具有深刻而伟大的市场意义:通过股本全流通,通过解禁“大小非”,可以释放出巨大的交换能量,扩大市场供给,还原市场真实定价机制,重新激活市场资源配置的人气。因此,股本全流通意味着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大步,它不仅可以抑制过度投机,化解高市盈率泡沫,而且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资源配置”的市场效率,活化国有资产和法人资产。

2009后:全流通

在股本全流通时代,中国股市仍将面临两大重要难题:一是市场化和法制化改革;二是国际化改革。

中国股市的市场化改革目标:构建多层次的证券市场,还原真实的市场定价机制。股市的市场化至关重要,它主要包括IPO市场化与退市市场化。这“一进一出”是股市健康的两个关键环节。把住入口关,通过市场化操作,让真正优质的企业能够无障碍地合规上市;把住退市关,建立配套的OTC场外市场,让垃圾股“死缓”退市,提高退市效率。

中国股市的法制化改革目标:依法治市,治市重于救市;完善法制,大力提高监管层的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严厉打击股市操纵、内幕交易和信息造假行为,切实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正常市场秩序。

中国股市的国际化改革目标:国际化有利于化解中国股市投资不足、投机有余的市场问题。中国股市国际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下资本管制的取消;A、B、H股大合并;国外企业和投资者可以“引进来”步入中国股市,中国企业和国民可以“走出去”进入国外股市。

我期待,在“全流通时代”,日益开放的中国股市走出“政策市”的怪圈,“暴涨暴跌”将成为历史的回忆,一个健康稳定的大国股市将崛起在世界强国之林。

上一篇:克莱斯勒三起三落 下一篇:2008投资获益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