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

时间:2022-06-27 12:48:22

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

老龄化是长期趋势,正在影响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7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以上。

庞大的老年群体无疑需更多人力物力去照顾,养老院也要不断添加床位……特别是,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现实。而人口老龄化关系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它给每个家庭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形成令人不安的经济后果和社会问题,给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供应、养老金体系乃至家庭社会伦理观念提出最严峻的挑战。

中国仍是一个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经济实力和手段很有限。“其他大多数国家在达到类似的老龄化程度时,它们的人均收入都是中国目前的3倍以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属的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指出。

很显然,中国遏制、扭转和解决老龄化问题必须针对“未富先老”的国情,只能另辟蹊径。

老龄人口增加推动着人们探索新的养老方式。在社会保障负担重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政府解决养老问题变得不太现实,养老需要借助各种社会力量。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数量确实还很有限,公办的近4万个,社会办的1700多家,共有床位150万张左右。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贾晓九处长表示,在这方面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如城里、近郊的养老院床位紧缺,远郊的床位有空闲。养老院本应多收住需要护理的老人,现在却主要收住健康老人,原因是缺少医疗服务功能。

为了解决养老机构少的问题,北京等地的一些社区还学习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开展“时间储蓄”计划,由退休年龄较小的老年人充当志愿者,无偿照顾年龄大或者生病的老人,并纪录下照顾的时间,等到这些志愿者需要别人照顾时,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获得相同时间的无偿照顾。

在老人独居现象盛行的大城市,近期又催生了一种“独居而又不与儿女分离”的居家养老模式,即老年公寓。

与以往中国传统福利型养老方式不同,现在诞生的老年公寓,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操作模式相同,基本上都属于市场行为。由开发商投资兴建,但又不同于西方那种儿女与父母相对独立的模式,更具有中国特色。平时老人独居,但是周末节假日又能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老年人普遍面临着与孩子分开居住的孤寂,而子女因忙于事业也难以为老人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居家养老面临着照料、安全、护理、保健等问题的冲击,老年公寓等新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曾经任职于上海老龄科研中心的研究员寿莉莉认为。

“目前是我国实施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最佳时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与此同时,有资料显示,国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已经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约1000亿元的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每一位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了个人账户。而此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现收现付”模式,统一筹集劳动保险基金,由国家财政拨款,职工单位负责实施。个人在工作期间不用交纳任何费用,达到退休年龄的国有企业职工都有资格领取退休金。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个人账户的安排,也就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也正是由于没有资金积累等原因,如今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内资金大多被挪用去为已经退休的职工发放养老金,去补旧体制的“黑洞”。而近几年挤占挪用社会保障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解决空账和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正在进行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一个关键点,是防止把年轻职工个人账户中的存款结余,作为养老金支付给退休人员。这个新制度遏制住了养老金缺口继续扩大的趋势,为后人的养老减轻了负担。但是以前的养老金缺口如何填补,怎样保证不同社会结构人群在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将是执行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应该说,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的说法,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同样也建立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由国家财政或单位按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离退休费。

国家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努力增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资金储备,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并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中央政府还加大了财政补助力度。

中央政府正着手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实行基金完全积累,个人账户管理。国家还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多渠道加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上一篇:父亲的苦心 下一篇:头发问题 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