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辅导感悟

时间:2022-06-26 01:29:52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感悟

内容摘要: 群众文化辅导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群众文化辅导者而言,既是一个辅导、指导过程,又是一个为群众服务、向群众学习的过程。本文以群众的主体意识、群众的群体意识、群众的天体意识为三大理论视角,专门论述了作者在基层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的感悟。

关键词: 群众 文化 辅导 主体 群体 天体 意识

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辅导则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群众文化辅导者而言,这既是一个辅导、指导过程,又是一个为群众服务、向群众学习的过程。笔者作为群众文化辅导者,在具体的辅导过程中感悟很多,获益匪浅。其中最主要的感悟,是群众的三大意识——主体意识、群众意识、天体意识。现书之于后,以期与同行们共同关注、共同研究、共同讨论。

一、群众的主体意识

在群众文化过程中,我的第一大感悟就是深切地感觉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强烈而又鲜明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就是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亦就是要作外物的主人,同时也要作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意识。这种强烈而又鲜明的主体意识,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人翁感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体现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者,只是群众文化的主导,而不是主体,真正的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自己。辅导者充其量不过是“教练员”,真正破纪录、出成绩、夺金牌的“运动员”是人民群众。因此,群众文化辅导者就必须热心为群众服务,虚心向群众学习,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在辅导过程有热心和耐心,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动辄训人、发脾气,以“专家”、“老师”自己,要先做群众的学生,然后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还要遵循艺术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不可急于求成,不要急躁。应当说,尊重群众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第一要务与首要原则。

二、群众的群体意识

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我的第二大感悟是深切地感受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强烈而又鲜明的群体意识。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群众之文化,因此群体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而群众自身的群体意识也十分明确。大家都感到:群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大家的文化、自己的文化。这一点与专业文化中常见的个体性、专家性、名人性、明显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群众文化的各项活动中,这种群体性与群体意识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中,就有不少群体组织,例如诗歌创作小组、小说创作小组、散文创作小组、剧本创作小组等;在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更以群体活动为主,例如歌咏活动、扭秧歌、跳迪斯科舞、排演小品、小戏等等,无不如此。

群众文化的群体意识,凝成了集体主义思想与团队精神,形成了一股“团结就是”力量的好风气。群众文化活动很少有个人出人头地的名利思想,有的只是集体快乐、集体享受、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可以说,尊重群众的群体意识,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要务与原则。

三、群众的天体性

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我的第三大感悟是深切地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天体意识之鲜明。所谓“天体意识”,指的就是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这又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上面。“‘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学说,也是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中西文化基本差异的表现之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2]

中国的人民群众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成了天体意识,以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了和谐的空气与友爱的氛围,每个人都以参与文化活动为乐事,抱着“我参与,我快乐”的积极心态,形成的良好的文化环境。远离了小圈子、小文化,追求大舞台、大文化,张扬了中华民族的襟、大气概。可以说,尊重并学习群众的天体意识,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与重要原则。

基层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是在业余条件下的一种有组织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教学活动。它既是满足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需求的必要形式,也是普及群众文化艺术的基本手段,同事,它还是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它有着重要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想要使辅导工作更加的完美与成功,教育者就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尊重群众的群体意识、尊重并学习群众的天体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实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35.

[2]张岱年 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P51.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群众艺术馆

上一篇:群众文化发展系统论 下一篇:漫话主持人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