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究

时间:2022-06-25 06:02:15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究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所需要复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之重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学生差异,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以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将责任划分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要促进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多种途径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初中生的特点为出发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设计富有探索性的有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1.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的概念与定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我们要充分利用二者间的联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增强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的亲切感,引导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它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感。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可感的材料,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来看待与分析问题,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设操作情境。数学本身就是实验,数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各种数学实验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既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同时又是学习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利于学生手脑的协调发展,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开展数学实验活动,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探索、在做中创新。

三、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合作学习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在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合作学习任务的分配,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他们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研究问题,使小组内学生间的思想进行交流,思维进行碰撞,在小组内达成共识。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布置有效任务。问题是展开合作学习的中心,要设置富有探索性、难易适中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的必要,过于复杂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解决问题,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展开。

2.加强教师的指导性。我们提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性,注重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于各小组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集体指导,而对于小组内存在的个别问题则要进行个别辅导。

3.科学合理地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信心的维护,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动力的维系。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同时又要运用适度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巧妙导言激活生物课堂 下一篇:小学数学思考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