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多元评价教学

时间:2022-07-18 06:31:11

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多元评价教学

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老师一般都是只凭借一张试卷的分数来对学生作出评价,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失客观公正,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多元评价的必要性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期望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让他们深入地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能够理性的思考今后的学习方向;能不断地提高初中生的探究能力、理论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初中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多元化评价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次,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化教育理念的要求。素质化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高分优生,也不在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通过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多元评价的主要方法

1.不断丰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可以先从网上收集一些图片和资料;或是通过社会实践,记录一些实例。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身边的实例有机结合,更加直观,可带动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2.在课堂上应积极开展研究型学习

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探讨,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不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当老师,让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听,然后再进行探讨,这样可以更有效的让学生自主性学习。通过这两种方法,教师可以从平时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相应地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3.遵循人文主义的原则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了课程的思想性,忽视了它的“人文性”,给人一种空洞的说教感觉,使教学脱离了初中生生活实际,将丰富的生活哲理变成了枯燥的教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以更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关注每个不同的学生个体的成长,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形成平等民主、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氛围。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活动,使思想品德课程发挥它应有的效应。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尊和自主的人格,尊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帮助他们正视和及时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也为学生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的心境氛围。

4.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当前的思想品德学习已经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树立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学会思想品德”,而是“会学思想品德”。

(1)要注重评价学生获得思想品德知识的过程与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方法。

(2)要注重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分析能力。

(4)要注重形式多样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教学的活动多了,教学方法灵活了,社会实践多了,评价的方式自然也就多元化了,而且在这其中也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学生多元评价的操作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多元评价的模式中,有即时性评价和长久性评价两种模式。

(1)即时性评价模式就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课堂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状况,进行客观、及时地自评、互评和师评。

(2)长久性评价模式就是通过布置课外思想品德学习活动,考验与磨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进行长时间的自评、互评及师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把自评、互评和师评结合起来,达到让学生客观地认识与体验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目的。

总而言之,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多元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们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真正民主地、平等地善待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学生,不歧视他们的文化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更多地不是对学生宣布一些不容置疑的思想品德观点和原则、道德规则,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发展思想品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观,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给予正确地引导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品德立场与观点。从而,转变思想品德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农村中学英语写作现状 下一篇:浅谈怎样上好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