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4-25 02:36:48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叶圣陶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在校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升学现状,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丰富生活是有难度的,我认为多读书读报是丰富孩子们生活的最佳途径。从别人健康积极的经历中汲取营养,添加到自己的人生观中。

一、作文教学应在写作实践中得到切实突破

写作课是操作课,是能力训练课,与一般知识性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是讲不会、听不会的。能力的形成,靠“练”,也就是靠“实践”。就像学游泳,不是教练讲几次课,下几次水,就学得会的。学生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作文也是这样,学生是在写作中学会作文的。这说明写作实践在作文教学中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方法。它既是教学的基本方式,又是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同时,它还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标志。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伴随着一篇文章的诞生进行“全程”训练。以学生写出的第一篇文章为起点,针对这一篇文章,教师将写作知识、具体讲评、范文赏析、例文参照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有重点、分步骤地贯穿到学生认识和再写作的活动中去,也就是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品,分析比较,找出差距,一次次将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直到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确实感受到进步才算完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材中作文单元体例的限制和时间的紧迫,教师大都无奈的沿袭每学期的定额作文,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只剩下“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砍去了行文前面向生活的一系列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后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掐头去尾吃中段”。作文成了单纯的应试,写和改都处于突击状态,仓促的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束。于是作文教学中就出现了学生文章一篇篇,却总也找不到一个新的起点的状况。在长期高中作文教学的得与失中,我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的关键就是一点儿不能离开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师只能拿着学生的文章说话,让学生面向自己的文章听课,决不能用大量的抽象的写作知识的说教充满课堂。

二、重视课外作文训练

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及时把这种微妙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记录。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三、定向指导,作文修改升华

定向指导就是学生拿回自己的作文后,与批阅自己作文的同学交流讨论,根据批阅者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或许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要在双方讨论中多次修改,最终改出一篇让作者和批阅者都满意的作文,并将其重新誊写在作文本上。每一次认真修改都是升华思想、锤炼语言的过程,这样的修改训练反复进行几次,学生作文水平就能有显著提高。要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道理。正如老舍先生所说:“语言须服从作品的结构穿插,而不能乌烟瘴气地乱写”。这也使我知道了删改自己的文字是多么要紧的事。我们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写得太多,谁也不能既写得多,而又句句妥当。所以,写完了一篇必须删改,不要溺爱自己的文字,说的多而冗一定不如说的少而精。一个写家的本领就在于能把思想感情和语言结合起来,而后很精练地说出来。我们须狠心地删,不厌烦地改,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将终身受用。

四、作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写什么”和“如何写”应是统一的。作文教学中,写作教学解决的似乎是“如何写”,但对我们的高中学生来说,实质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写什么”。从平时的作文状况来看,普遍性弱点是作文思想内容的贫乏和空泛。要解决写作内容问题,情况很复杂,涉及面很广,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努力开掘学生自身的生活资源并使之转化为写作的题材;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学生生活的丰富和认识的提高,是个不断积累、储备的过程。

上一篇:浅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下一篇:浅析锦州海洋城规划前期若干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