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4 08:42:11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 大学生作为高校受教育的主体,比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等更关注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进展及成效,并充满期待。本文从学生视角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更快更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预期效果及推动创新能力培养发展和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部分。学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参与群体,他们对创新能力的真实感受、创新能力现状及发展需求等对创新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经历,分别从人才培养方面和创新项目管理方面提出若干策略。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其中创新能力是中心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高校重要的职能和任务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方面,包括对大学生理性分析、理性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方面,包括对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社会调查及论文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问题亟待解决

1.人才培养计划缺失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一些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诸多活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制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要求与目标,没有设置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联系紧密的课程或培训。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充分表明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迫在眉睫。比如,大部分题目设计过于宽泛,不够具体,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强;学生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在写作及语言组织方面还存在实际问题等。所以高校急需设置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课程,如创新基础课、创新思维训练课等,扎实落实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2.选修课程“一刀切”。

课程设置中都有选修课,选修课是为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及课外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整体上是能从学生的发展成才和未来需要安排的,但是仍有一些具体问题急待解决。

从课程设置内容来看,有些课程内容“泛而不精”,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不够深入;从课程设置前沿性来看,有些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与就业单位需求脱节,满足不了社会需要,不利于学生就业与发展;从课程设置逻辑次序来看,个别课程学习顺序前后颠倒,导致学生学习紧张和吃力,不利于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

在选修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没有选课自由,学习任务重,上课形式单一。事实上,全班学生所开选修课程完全一样,会导致学生渴望学习的选修课程选不上,不想学的不得不学,疲于应付考试,不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在课堂授课方式方面,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同样对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不利于适应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二)高校课堂教学需要创新

据调查,目前高校大部分课堂还是教师整节课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几乎所有课程都只讲一本教材的内容,教法也比较墨守成规,大多学生不感兴趣。虽然,学生可以从自学、父母、社会、网络、各种参考资料等途径获取知识,但是主要途径还是“教师的课堂讲授”。因此,学生对教师课堂抱有很高的期望,都很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

然而,学生的听课情况却令人担忧。经关于学生听课情况及学生逃课原因的统计表明,大多学生会偶尔开小差,大部分学生会集中精力听讲;有些会玩手机等数码产品及走神想别的事;个别学生会交头接耳,打瞌睡。还有个别课堂学生到课率极低,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最多的是“对某门课不喜欢,不想听”、“缺乏学习动力或为学生会、社团工作忙,有的甚至逃课去校外做兼职”等。

大学课堂,除了要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更要教会学生一辈子都能受用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善于创造“幽默课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幽默是剂,它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幽默是催化剂,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真正积极、主动地用心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喜欢听,更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交叉思维及丰富想象等多种学习能力,在教书育人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作用。

三、解决措施

(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1.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创新学分和成绩。

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培养的要求及目标,合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独立从事创新的能力。在创新初级阶段,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一份读书报告形式对专业课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训练,这主要是锻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及写作等能力,达到对所研究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即熟悉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可以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接下来,逐步循环训练,逐渐掌握研究问题思路,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训练环节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必须把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实施制度建设及改革等综合措施,达到培养及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和成绩,规定若干学生参加一定探究活动,能够提交研究报告或者论文等成果。经审核合格,根据从事创新活动的工作量给予不同的学分。结题后,经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后录入成绩,学生获得学分。

2.课程选修自由化。

高校选修课程的学习,必须充分落实学生的选课自由。选修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知识框架,深化知识内容,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首先,课程的选修范围更应该扩大到整个学校;其次,要增加选修课程的门数,尤其是增加全校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无论是学科选修还是跨学科选修都要增强并落实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真正实现学生充分的选课自由,并且在课程选择上做引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年级课程的选修顺序,使选修课名副其实,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课堂教学落实创新学习。

注重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吸引学生喜欢课堂。教师要经常将所研究学科最新研究动向或者相关学科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培养他们热爱和学好学科的意识。课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总结能力等,结合教材布置一些与学科相关的读物阅读,要求写出读后感。适当组织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学生把知识学活、学透。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语言锤炼、逻辑推理、写作等能力,可采取开卷考试或更合适的考核方式。另外,重视考试总结环节,使学生明白错的原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建议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工作,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研究课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科研等能力,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措施

1.指导老师由“一”变“多”。

目前,倡导学科交叉和融合,培养一支拥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团队势在必行。项目需要具备“多能”素质的教师指导,提高对项目及项目团队的指导力度。因此,指导教师应增至两个或多个。申报项目初期,组织部门应该就各个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对学生做简单介绍,方便学生选择合适的指导教师。

2.活动过程精细化,成果形式丰富化和多样化。

团队合作方面,项目负责人必须具备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够组织一支具备科学结构模式及很强的集体精神的团队,能够处理好项目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保障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的碰到任何问题。另外,负责人如确实不能如期完成项目,可采取更换负责人等措施保障项目顺利结题。

经费报销方面,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经费标准。有些项目成果比较丰富,花费可能会更多。特殊专业的,如学校能够提供相应软件,在项目结束后回收。既资源共享,又可以在经费支持数量上给予适当调整。

项目进行中,强调落实重过程、抓细节的培养环节,完善组织机构,制定管理规范,形成有效的项目运行机制等。进一步加强创新项目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学术氛围,努力做好宣传者、鼓动者和服务者,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研究型大学所不可忽略的。

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项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切实受益。成果形式不应该仅限于论文,应该更加丰富化。如果一味地发表文章,经费消费在占大多数,则有悖初衷。

3.构建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平台。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横向联合培养,即将创新能力培养与考研机构、创业机构、用人单位等部门连接起来。注重项目的效益,鼓励将立项与课程设计、企业研发、师生社会调查、学生见习实习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创造出更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在满足学校对实践教育教学的要求并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尝试将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其他实践环节相连接,甚至替代某些实践教学环节。

4.政策导向支持。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至少应该从政策方面及学校管理方面重视起来,努力建立健全各种约束和鼓励政策,分别从参与学生到指导教师等方面考虑给予良好的政策导向。比如,在人事及科研制度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教师进行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方面,应该把教师的创新指导情况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因为,教师在指导中所付出的一切,都应被看做是教师的一种智力行为,一种创造,应该同样属于教师的学术成就。

参考文献:

[1]德铁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2]战君,潘瑞.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6.2.

[3]黄晓波,陆文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

[4]郭荣祥,包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习自由[J].蔺州学刊,2012.1.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企业孵化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