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研究

时间:2022-10-15 12:16:30

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研究

一、调查过程与研究框架

(一)调查问卷指标的设置依据

本次调查设计了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问卷。其中,问卷上的指标主要是通过文献阅读获取来的,以深度访谈为辅对这些指标进行增加和补充,最后通过加工整理归类设计出这些问题和答案。例如,在问卷教师科研管理制度需要完善的指标中,管理制度的开放性、科研学术的培养、政策或资金的支持都来源于以下这些文献资料:韩影,李三喜等的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8];汤汇浩的高科技园区综合发展要素及其作用实证分析[9];李海超,齐中英的美国硅谷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等[10]。而合理的评价制度和完善的激励制度指标则是通过对高校科研教师的深度访谈而获悉得到的。并且认为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是影响高校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的一方面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从这个角度对这些指标进行整理,最后形成了这个问题和答案的设置。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采用以多阶段配额抽样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深度访谈法及网上调研法。根据学校的分类,本文选取了1所重点高校、1所一般高校以及1所民办高校进行问卷调研和网上调研,并对其中10个样本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次调研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93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95.7%。样本选择基本符合主体结构,具有代表性。

(三)研究框架

本研究认为,高校教师个人的基本特征、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科研管理制度的完善这3个方面直接影响教师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满意度,而这3个方面主要通过教师的职称、科研经费、科研管理方式等具体因素来表现(分析框架见图1)。其中,因变量为定距变量,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赋1~5分(1分代表最满意)。中间变量的测量则通过初始变量的一些指标完成。其中,教师的基本特征由年龄、性别、学历、目前的职称、工作岗位和任教时间构成;科研平台的建设由高校独特的科研创新氛围、优质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优厚的物质和生活待遇激励机制以及创新人才交流平台的搭建构成;科研管理制度由科研管理方式的柔性化、教学任务的安排、现有教师的科研培训和进修机会以及对科研教师未来发展前景的关注构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因变量的基本描述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满意度并不高,大部分的选择都介于“一般”和“比较不满意”之间,其中,表示“一般”的占49.4%,表示“比较不满意”的占40.4%。并且,表示“不满意”即打分在4分以上的达到46%,仅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即满意度在“一般”以上,包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二)初始(中间)变量的统计描述

1.教师的基本特征统计描述。在89位被调查者中,以中年人为主,主要在31~40岁之间;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学历上,以硕士学历比例最大;大多数被调查者的职称多为讲师和副教授;工作岗位多以教学科研岗和教学岗两种形式居多;工作时间多为5~9年。2.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制度的统计分析描述。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高校教师对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制度评价的态度,对其进行5分制的加权处理,最终得到江西高校教师对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制度评价的满意度分值。结果表明,江西高校教师对科研平台的建设和科研管理制度的评价分都偏低,均处于2~3分之间。其中科研管理制度中柔性化的科研管理因素评分最高,达到3.99分;科研平台建设中高校独特的科研创新氛围和创新人才交流平台建设两个因素的评分较高,分别为3.48和3.64分,其他因素的评分都在3分以下。

(三)初始(中间)变量的回归分析

为了发现影响各类主体满意度因子的敏感度,本文建立线性回归的模型,对高校教师基本特征、科研平台的建设、科研的管理制度的具体因素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本文以测量变量为自变量,总体满意度为因变量,利用spss16.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回归分析采用强行进入(Enter)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根据表1中的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在教师基本特征中,教师的职称和任教时间两个因素对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教师的满意度影响很大,其概率值都远低于显著性水平α=0.05,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这表明,在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管理制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个人特征和背景的不同会对满意度给出不同的评价。科研平台的建设对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对此,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目前江西高校教师对高校为其提供的创新氛围、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重视度和要求还不高;其二,本文中高校科研平台建设衡量的指标选取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统计结果不显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科研管理制度因素中,科研管理方式和教学任务的安排对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其概率值都较低于显著性水平α=0.05,标准化回归系数比较大。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科研管理方式和教学任务安排的越好,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满意度就较容易提高。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主要研究结论:本文以江西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和民办高校为例,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教师个人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时影响最大,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也有较大影响,而高校为教师创建的科研平台影响并不明显。2.针对性建议:(1)优化教师的个人状况。高校要重视大学教师主体的认知与选择,赋予大学教师制定职称评价管理制度的权力,维护教师评价的公正公平性,并制定合理的科研激励制度来促进高校教师主动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以增强教师对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满意度。(2)促进科研管理制度方式的柔性化。高校应对创新科研人才实行固定和流动聘用制管理。创新平台可以在人事管理上采用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多元化人员准入和退出流动模式,建立统一标准和制度约束下以研究和开发为主体的科研动态联盟体系,增强平台团队研究成果分配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分工与合作,使整个科研管理队伍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3.改革完善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要处理好学科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各方面的平衡。同时要加强教学制度的评价,不能只注重教学工作的“量”而忽略了“质”;也不能使得教学评价存在“科研化”的倾向。所以应将教学评价置于教师的综合评价整体设计中,实现从评“教”向评“学”的转变。

作者:吕俊婕 易玲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上一篇:信息传播模式中看高校创业教育 下一篇:高校分层教学法健美操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