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汉英爱情隐喻异同

时间:2022-06-24 02:07:24

认知视角下的汉英爱情隐喻异同

摘要:隐喻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是一个概念域对另一概念域的映射。爱情隐喻就是各种具体概念对爱情这一抽象概念的映射。本文对比分析汉英爱情隐喻,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汉英语言中爱情隐喻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爱情隐喻;概念域;映射;认知;文化

1. 引言

传统意义上,隐喻只被视为一种修辞方法,是语言表达的“润色剂”。但现代隐喻理论学者Lakoff和Johnson(1980)将隐喻纳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隐喻性的(1980:3)。他们指出,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的域概念系统的映射(1980:3-6),即以一个熟悉的概念去解构一个陌生概念,如:‘商场如战场’,‘时间是金钱’。这可在语言多个层面上得以体现,包括词汇、句子甚至篇章。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同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蓝纯,2005:12)。

爱情作为人类基本情感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了充分地诠释爱情这一抽象概念,人们通常借助隐喻,即用具体且为人所熟知的概念来表现它。比如:‘爱情是旅程’等。这些隐喻的生成是人们生活经验以及思维认知活动的结果。由于人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客观经验,因而各民族会存在思维共性;但由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他们的认知活动又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研究汉英两种语言中用以映射爱情这一抽象概念的始源域的异同,并从认知及文化角度作出解释。

2.汉英爱情隐喻共性及其原因分析

尽管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差异,但由于人类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认知方式,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爱情隐喻也会表现出极大相似性,人们会选用同样的始源域来映射爱情。如:‘爱情是旅程’、‘爱情是战争’等概念隐喻。

a)爱情是旅程,具体表达有:

(1)爱情之路布满荆棘。

(2)我们的爱情正一步步走向死胡同。

(3)The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在这个概念隐喻中,爱情被隐喻成旅程。恋爱双方是旅行者,他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则是他们旅行的目的地,他们的关系是交通工具,载着他们前往目的地。爱情之路并不平坦,就像旅途中布满荆棘,恋爱双方会历经艰辛,所以需要双方携手克服困难;有时恋爱双方会被困难击垮,不得不分道扬镳,从而旅途无法继续。在这个概念隐喻中,不仅始源域相同,连表达方式都差不多,如: On the rock 触礁、Off the track 脱轨。

b)爱情是战争,具体表达有:

(1)他讨厌他的情敌。

(2)他赢得了她的芳心。

(3)She conquered him.

(4)She met her rival in love in the street.

在这个隐喻中,爱情被比作战争,情场演变成战场。心仪的人被看作可攻,可守,可破的堡垒。追求同一异性的众人互称情敌,一人只有打败其他对手才能胜出,就好像在战争中有人战胜,有人战败甚至撤退。通过这种概念隐喻表达爱情中双方的求爱与拒绝,以战争的胜败体现爱情的得失。汉英两种语言都用到相似词汇来形容恋爱中的关系,如:overflow征服、win赢等。

从上述比较中可知,汉英爱情隐喻有较多相似性,原因在于汉英两个民族具有相同的身体及物质经验(蓝纯,1999),而隐喻又形成于人类生活体验和思维认知活动的共同作用。语言是认知的载体,人类认知活动的相似性决定了语言的相似性。在经历恋爱时,汉语使用者和英语使用者都会经历相似的身体和心理反应,如脸红、心跳加速、依恋、相思、妒忌等。这些反应是人类共有的,体现了爱情状态的特点。相似的恋爱体验和心理过程使两种语言中的爱情概念和特点类似。目标域相似,人们选择的原始域也相似。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的生活经历极大地影响了我们选择何种原始域概念来映射爱情,比如人类共同经历的旅程、战争都可能成为爱情的始源域。它们与爱情又有着共通之处,所以汉英两种语言都使用这些具体概念来映射爱情这个抽象概念,并使用了类似的语言表达。

3. 汉英爱情隐喻个性及其原因分析

当然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爱情时也会存在差异性,原因主要在于文化的差异,比如:

a) 汉英语言中都有‘爱人是神’的概念隐喻,但具体的‘神’却不相同。例如:

(1)他们演绎天仙配。

(2)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3)我是梁山伯,你还愿做祝英台吗?

(4)Upon the coming of age, she was hit by the Cupid’s arrow.

在相同的一个概念隐喻中始源域不同,即具体的‘神’不同,这是由于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精神信仰和神话典故。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天仙配’被看作恋人幸福生活的象征; ‘牛郎织女’暗喻相爱的人天各一方;‘梁祝’代表忠贞、至死不渝的爱情。相比之下,西方深受古希腊和罗马神话故事影响。例如,‘Cupid’是背着弓箭的爱神,西方人常用‘中了爱神的箭’来比喻爱情的滋生。

b) 汉英语都有‘爱情是食物’的概念隐喻,但使用的食物不同,比如:

(1)有人打翻醋坛子了。

(2)糟糠之妻不下堂。

(3)bread-and-cheese marriage

两种语言使用不同的食物映射爱情说明各种食物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含义。中餐中,‘醋’是不可缺少的调料,汉语用‘吃醋’来表达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另外,由于中国人的主食是大米,因此汉语中有‘糟糠之妻’,表示共患难的夫妻。相反,‘面包’和‘奶酪’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食物,因此英语中用bread-and-cheese marriage来表示贫穷夫妻。总之,汉英语言中这个概念隐喻的差异主要是受到两个民族不同饮食文化的影响。

c) 汉语中用‘爱情是农产品’的概念隐喻,而英语中则用‘Love is commodity’的概念隐喻。如: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I treasured his love.

(4)I paid a lot for so little love.

此差异主要是中西方不同的经济基础造成的。自古以来,农业被看作中国社会的根基,因此,汉语中多用农业产品来隐喻爱情。人们都喜欢用‘桑’、‘蚕’等具体概念来映射爱情。而西方国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因此他们常用商品或贵重的东西这些始源域来诠释爱情。

d) 汉语中还用成双成对、偶居不离的动物来表达爱情,如:‘鸳鸯’、‘比翼鸟’、‘龙凤’、‘同池鱼’等,寓意夫妻恩爱,携手同心,这是汉语有的。具体表达有:

(1)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在英语中是较为鲜见的,因为西方民族对这类动物比较陌生,因此难以建立类似的认知模式,即很难建立起此类动物与爱情之间的联系。

4. 结语

从汉英爱情隐喻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隐喻不仅是人类共有的语言现象和思维认知方式,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的普遍共性;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各民族各自的个性特征。因此,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应善于比较母语和外语各种语言现象的异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外语。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4): 7-14

[3] 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12

上一篇:关于油画艺术创作的思考 下一篇:青少年力量训练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