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上好小学数学课

时间:2022-06-22 11:55:17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上好小学数学课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提高学生 数学素养 创新教学 如何上好数学课

老师们天天都在上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大多是这样两种场面:其一,教师充满激情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毫无兴趣,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

一、正确的教育理念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数学教育家严士健曾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切实推行基础教育改革,适应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数学教育理念。

1.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老师应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优化,善思善问、知难而进的精神品格得到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也就是说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为了授人以才智,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为了考试、为了选拔。要真正做到在全体学生获得共同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

2.数学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教师不应只是真理的代言人,只是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而应善于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充分尊重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首创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发展知识,培养能力,达到学习者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3.数学教学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关键不在教,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教学,做到精讲点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

二、认真备好每节课

1.备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宜过多(2个即可)。学习目标不宜过高,也不能降低标准(可以结合课后作业)。并且学习目标还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2.备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以及教材的重、难点,根据所学内容可设计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自学提纲要有内容、时间、方法、检测手段的要求。需要板书的内容也要事先设计好,到课堂上再根据学情而定。学生自学时,教师应使用鼓励性语言,但不宜过多。

3.备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环节,教师只起点拨、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按自学提纲的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哪个问题该哪些层次学生回答要显示在教案上,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训练和应用;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该把大容量的知识内容设计精细化、具体化,一步一练,一练一清,扎扎实实,落实到位。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实效。

4.备好课堂训练题(堂清题)。训练题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知识点和考点,狠抓“双基”的落实运用。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车轮、镜子、钟表等,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以确定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四、关心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关心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注重教学理念的灌输,优化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同时也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绩。

上一篇:体育课堂如何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下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