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 采用多种策略 发挥实验功能

时间:2022-06-22 11:00:49

开发课程资源 采用多种策略 发挥实验功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的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学科学的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依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是我根据近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问题产生兴趣了,才能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如果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浮与沉》这节课时,我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说:“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怎样?”先让学生猜测,并说说理由。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先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入清水中,它们是沉的;再把两个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它们都是浮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马上会想到马铃薯的沉浮与它们本身的大小无关,而只与“液体”有关。那么是什么液体导致马铃薯的沉浮状况不同呢?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两种液体不同的证据。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矛盾的情境,把两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竟然会发生“沉”和“浮”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现象有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探究知识的原动力,为后续探究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假设

例如教学《面包发霉了》这节课,当学生观察完发霉的面包后,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呢?面包发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都是学生迫切想要研究的问题,由于学生对于生物生长的适宜条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于面包发霉的条件会做出假设并猜想到一些与生物有关的条件,如营养、温度、水分等。有了假设和猜想,学生才能去进一步验证猜想。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产生了愉快的学习氛围,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进行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面包发霉了》这节课,当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假设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设计了三组实验。在引领学生探究本环节的实验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分组,并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的:

1.选择探究条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前面的假设,从中任意选择一个条件来进行探究。

2.设计实验方案。每个小组根据本组选择的探究条件,并参考我的实验报告单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方案。各个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方案,在小组长的引领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操作过程。

4.展示操作成果。实验完成后,由小组长负责汇报,其他各组可以提出改进措施,最后评出最优方案。

我采用了这种分小组教学的方法既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团结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利用实验室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其实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应该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能够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参与到科学小组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还应充分发挥学校实验室的功能,尽可能让学生去实验室上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以便能够验证假设。并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科学学科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实验室内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教室,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社会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

总之,我会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校实验室的功能,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争上好科学课,上活科学课。

【作者单位:濉溪县城关中心小学 安徽】

上一篇:培养大班幼儿阅读兴趣的策略 下一篇:以游戏为形式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