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教师引导作用

时间:2022-06-22 10:22:14

数学课堂的教师引导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旧的教育模式逐渐打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我讲你听”的主人,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教育理想。

数学教师要真正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笔者认为:

一、教师要正确对待课堂角色的转换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人格的升华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轰轰烈烈的起步阶段,广大的数学基础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更新理念,深层次的探究教学方式方法。在现实的常态课中我们的教师面对分数的指挥棒,仍然有不少教师想转变角色又怕转变,或多或少的充当课堂“主人”的角色。也有一部分教师大胆改革,让学生去操纵课堂,结果是课堂变成“群言堂”,教师成为旁观者。前者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误解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既指明作为数学教师要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也明确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要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要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是由教师所指明的。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各抒己见都是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发生的活动,是自然而成的。我们既不能实行“一言堂”,也不能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握不住课堂教学的方向。

二、实现有效备课,教学设计要有预见性

新课程的备课要在传统的“为学生”的基础上,更强调“让学生”的备课,即体现新课程教学特点的对学生的谋划。备课是每一个教师的常规工作,这种工作不应是为了学什么或为了应付教学检查而做的,它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执行的,备课应体现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有效备课,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有预见性。

老师要清楚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如何探究、如何合作、如何思考等,并将其精心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是一切面向学生,时间留给学生,活动交给学生。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避免出现机械的重复与无效的环节。除教学环节精练外,教学语言的简洁也是获得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所谓语言的简洁,即切中要害、点到为止。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三、创设情境,引导内容、方法应满足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提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知识是具体问题抽象化,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及数学规律,都是从生活实际中演变而来的,经过总结、归纳逐步演变成一种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对知识要对其进行原型分析,发现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用途和适用的范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对学数学和用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的引导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实际知识储备、认知规律等入手,设置引导内容,才能使得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性、深刻性才能得以升华。

四、“问题引导”应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进行引导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有效方法。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的方法,才有找到思路的可能。”

我们不但要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把学生的活动提升到思维层面上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师的引导不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的提高,人格的成长都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二中)

上一篇:唱响“科学探究” 下一篇:谈立定跳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