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6-21 06:30:20

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摘 要:贫困生是高职院校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教育要另外体现救助、支持和心理除阻。该群体由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心理的抑郁特征,而这种特征往往会影响在校学习和学生师生交往的有序实现,因此,有必要从心理抑郁这个特殊心理表征出发来研究对他们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心理;抑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90-02

前言

伴随着高、中等教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高职院校已普遍实行招生并轨、缴费上学制度,这本来是现代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将教育资源也纳入到市场经济的配置对象当中,是教育事业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地区、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人数增量很大,已成为严重影响贫困学生学业、身心和生活、甚至影响家庭和社会的重大问题。

一、背景分析

国家招收的高职生,其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的伙食标准,且无力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支付学杂费用及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高职生活,即为贫困高职生。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因高昂学费而使其家庭背上沉重负担的贫困生。因此,从高职学生抑郁心理诊断、疏导、整治方面切入,探索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支持方法和政策的依据和对策。

二、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某高职院校1000名在校学生。

研究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0份,有效问卷率98%。其中男生500人(51.02%),女生480人(48.98%)。

研究工具:抑郁自评量表(SDS),它是在精神科和医学界使用比较广泛的抑郁测评工具之一,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它适用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和应急强度的评定。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测试方法:为获得较为可靠的资料,不要求调查对象必须填写姓名。按照不同专业、年纪,以班级为单位,同一时间组织学生在教室独立完成。

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三、数据分析

农村生源502人,SDS均值为37.12±8.13,抑郁人数为215,占42.82%;城市生源478人,SDS均值32.21±7.15,抑郁人数为345,占37.35%。不同生源的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被试大学生ASLEC总分为38.79±7.86。在最近一年中处于前五位的高频事件依次是:学习负担重(90.1%)、生活习惯变化(82.7%)、远离家人(80.4%)、好友纠纷(79.2%)、考试失败(80.1%)。将研究对象SDS得分与ASLEC总分相关发现,抑郁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

四、抑郁心理分析

高职贫困生群体是高等职业教育群体与贫困生的交叉群体,因此这个群体既有高职学生的普遍特征,也有贫困学生的特点。而这一群体的普遍心理,可以用“抑郁”一词来概括。把握住这一心理,就可以透视整个群体的特征和问题所在。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这一群体的普遍也是最直接的心理表征。自卑心理是现代人很容易产生的心理,而在该群体中的表现往往被放大和凸显。高职贫困生大多来自家庭经济情况很差,边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条件相对薄弱,与其他同学在经济、知识面、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入校后,随着相互了解的不断加深,易产生了比不上他人的想法,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逐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因此极少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人生态度消极,久之伴随着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的不良倾向。其贫困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现状是自卑心理的根源。

(二)焦虑心理

高职贫困生往往渴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改变因家庭经济状况造成的命运,故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期望值和心理压力。而现实生活中,贫困生在拼命学习以力求获得奖学金的同时,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以填补家用。一方面,存在着高学习目标和少学习时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急需通过勤工俭学自立与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拼搏得以解决的矛盾,都使贫困生身心交瘁,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之中。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焦虑是现代人焦虑心理的又一次集中放大。学习与就业的巨大张力存在于高职贫困生身上,是造成心理焦虑的根源。

(三)反应敏感

长期的自卑、压抑必然带来这个群体整体的内心脆弱和敏感。他们最不愿提及的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并且对同学的怜悯和帮助也极为敏感和反应古怪。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任何事情都极多质疑,其他同学有口无心的玩笑,在他们听来很可能是嘲笑;与自己本来毫无瓜葛的事情,也会神经质地认为同学是在背后议论自己。因此,同学之间一有风吹草动,哪怕是一件小事,他都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贫困身份引起的歧视和偏见。

(四)自闭孤僻

步入高职学校后,由于现代社会阶层与利益的多元化,导致学校的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从而对高职学生的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同学可能交际面广,出手阔绰,人气颇高;由于经济收入匮乏,贫困生的生活水平低下,因此索性拒绝一切应酬,与他人失去了交往的热情和勇气,严格回避因寒酸拮据的外在形象遇到歧视或冷遇,强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文化的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自闭孤僻,是这个一群体的相对特征,也是整治疏导的重点。

抑郁心理的把握,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对这一群体施以社会支持的依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任何对这一群体的救助行为,无论是政策性的,还是实质性的,都必须遵循对这一心理特征的把握而归纳出的全部原则。

五、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一)加强团体心理辅导与把握整体“抑郁”心理

这一点很好理解。教育是解决任何心理问题的良药。但是心理教育不能流于表面与形式,需要针对特定群体进行有的放矢的疏导。由于团体辅导在帮助、解决具有同一类心理问题群体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心理咨询机构应定期开展高职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改变对贫困的认识,增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树立信心,从而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所谓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建立在对高职贫困生这一群体的“抑郁”心理的整体把握上所实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克服了普遍意义上的、收效甚微的“大锅饭”式的教育模式。

(二)培养就业素质和把握“学业就业”矛盾心理

就业素质就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择业技巧以及交往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择业指导与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把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抓住了高职贫困生急于就业赚钱,贴补家用,摆脱贫困的矛盾心理。培养高级且理性的就业观和就业素质,有助于克服这种矛盾心理,排除压力,还给贫困生以“轻装上阵”的常态。

(三)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与把握“焦虑自闭”心理

优良的校园环境,特别是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园内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建立民主、文明、平等、互相尊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要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校园内要优化构建,建造整洁、美好的外部环境,使一草一木都具有欣赏价值和教育意义,增强学生的愉悦感、轻松感,使贫困生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与宽松的人际环境中生活、学习。改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这种做法重点应对的是贫困生的自闭孤僻的心理特征。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团结友爱,尤其是赢得尊重的校园、班级、团队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平等、互敬、真诚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晓琴,陈松.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50-151.

[2]罗晓珍.浅谈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杨岚.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陈成文.社会弱者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上一篇: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 下一篇:当前网络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